第48章 走为上策(3 / 4)
啷” 劈在这群余孽面前,玉阶上迸出火星,“朕不管墨家还是儒家这些百家学问出自何处,只看它对大秦社稷的贡献!”
祖龙转身又望向王承恩,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承恩,你可还记得邯郸街头的黍糕?”
王承恩心中一震,想起初到秦朝时,为接近始皇帝而刻意模仿的邯郸童谣。
此刻帝王提起往事,分明是在暗示,早已察觉到了他的“不同寻常”,却选择了默许——因为护书,是超越时空的共识。
“陛下”,王承恩跪下,取出怀中的崇祯通宝,“当年老奴在老家便知,典籍是文明的根。如今兰台镜光所照之处,秦律与百家典籍同辉,这便是大秦万年的根基。”
始皇帝凝视着那枚不属于秦朝的铜钱,忽然轻笑,将祭典新筑的观台定秦剑递给王承恩:“这柄剑,朕赐你护书。今后兰台之上,见剑如见朕。”
大典在正午达到高潮,始皇帝亲手将“兰台令”玉佩挂在王承恩颈间。
“现在,朕要与诸位共观‘典籍归藏’。” 始皇帝抬手,三十六面铜镜同时转向祭台。
王承恩退至幕后,看着百家代表依次将典籍放入兰台地宫。
儒家的《诗》《书》、墨家的《墨经》、医家的《黄帝内经》。。。每一部典籍都用磁石封皮包裹,封面上刻着始皇帝亲题的“大秦永藏”。当《商君书》抄本放入时,蒙毅特意在旁守护——这是胡亥昨夜托人送来的,墨迹未干的卷首,赫然写着“护书者昌,焚书者亡”。
王承恩摸着腰间的观台定秦剑,看向兰台内忙碌的吏员、校勘典籍的博士、调试机关的墨家弟子,护书大业早已不是他一人的战斗。
暮色降临,王承恩独自登上兰台观星台。三十六面铜镜在夜风中转出不同角度,将星光汇聚成河,倒映在地宫的典籍柜上。不远处,传来胡亥的诵读声——他终于应诺为兰台抄写《秦律》,笔尖划过竹简的沙沙声,与镜阵的嗡鸣交织成文明的韵律。
“王公公”,异房抱着新制的护书符走来,“钜子说,想在新的镜阵里刻上您的名字。”
王承恩摇头:“刻我的名字做什么?该刻的,是那些在火中抢书的老儒生,是断指也要抄书的隶臣,是所有舍命护典的人。”
他望向咸阳宫外的万家灯火,“就刻‘护书人’吧,让后世知道,文明的星火,是千千万万人用血肉护下来的。”
子夜,王承恩忽然感到时空扭曲的震颤,或者自己即将回到顺天府,还是会选择挺身而起扶保社稷,又会回到煤山树下,回到崇祯皇帝自缢的那一刻。但他摸摸颈间的兰台令,忽然轻笑起来。
“异房,现在简牍纪录经典太不方便了”,他从袖中取出半片早已写就的造纸术帛纸递了过去,“这是我改良的造纸之术,还有印刷之法,可以让典籍流传更广。。。”老宦官随后低声自语,“反正都是太监,这次就让我来改良一下纸张吧。。。”
数日后,章台宫内。
徐福船队回返,呈上的帛画中,仔细描绘着徐福船队此次东渡的航线,只是,在一座座岛屿上,赫然标注着“倭岛银矿”、“辽东参地”、“澳洲铁矿”。。。
始皇帝的目光在“仙山藏宝图”上停留良久。。。“额滴,都是额滴!!!”
————————
十数载一晃而过,章台宫内。
秦始皇,“扶苏,徐福新海图的瀛洲,美洲,澳洲等地已纳入吾大秦舆图,朕已富有四海,仍未得长生不老药吗?”
扶苏,“父皇,儿臣遍寻整片大陆,未有新的发现。”
“罢了,命中注定”,始皇帝平静的说着,“明日禅让大典可已备好,朕要退位陪承恩了,大秦交给你了。。。”
翌日,太医院内,祖龙看着躺在病床上的老宦官,“承恩呀,我已把大秦交给扶苏啦。你曾劝谏朕,说过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