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文字之狱(1 / 3)
江宁府的监牢,从未像如今这般人满为患。
阴湿的空气中混杂着霉味、汗臭和若有若无的血腥气,沉甸甸地压迫着每一个囚徒的胸腔。低矮的牢房内,草席早已不敷使用,后来者只能蜷缩在冰冷肮脏的地面上。压抑的啜泣声、痛苦的呻吟声,以及狱卒不耐烦的呵斥与皮鞭抽打在皮肉上的闷响,构成了这里日夜不息的主旋律。
这哪里还是关押刑事案犯的监牢?分明成了一座因言获罪的文字囚笼。
清风阁案如同一块被投入死水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大,最终演变成一场席卷整个江宁士林的滔天巨浪。在钦差郑元化的明确指示和江宁府衙的雷厉风行下,查抄清风阁所获得的销售记录,成了按图索骥、株连蔓引的铁证。
差役们手持名单,闯入府学、县学、私塾,闯入士子寄居的客栈、租赁的民房,甚至闯入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寻常百姓家。凡是记录在册,曾从清风阁或那些流动货郎手中购买过“清风本”的人,无论身份,无论购买初衷是为了猎奇、为了同情七子,还是仅仅因为其价格低廉,皆被传讯乃至直接锁拿。
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昔日吟风弄月、高谈阔论的茶楼酒肆,如今变得门可罗雀。书生们见面,不敢再议论时政,甚至连诗文唱和也少了,彼此交换一个眼神,都带着难以言说的惊惧。家家户户开始自查,但凡有字的纸片,无论是书籍、信札还是随手写就的诗稿,都成了烫手山芋,或小心藏匿,或忍痛焚毁。一时之间,江宁城内竟隐隐飘起了焚烧纸张的焦糊气息。
清溪馆内,陈砚秋面沉如水。他面前的桌上,摊开着墨娘子和苏承恩通过各种渠道送来的消息。
“府学廪生赵文启,因购得《黍离杂记》及《七子陈情摘要》两册,已被革去功名,下狱候审。”
“城南生员李茂才,家中搜出《问天》一文抄本,虽非清风阁印本,亦被指为‘传播谤书’,杖三十,枷号三日。”
“丝绸商苏家一名旁系子弟,平日好附庸风雅,购有‘清风本’数册,亦被牵连入狱,苏家正在多方打点…”
“昨日又抓捕十七人,其中甚至有仅购买过清风阁所印《论语》(带顾文渊跋语版)的蒙童教师…”
一条条消息,触目惊心。这早已超出了惩治“刊印禁书”的范畴,而是演变成一场无差别的、旨在彻底扼杀民间声音的文字狱。其目的,不仅要让士林噤声,更要借此树立绝对权威,让所有人,从士子到平民,都感受到官府的雷霆之怒,不敢再越雷池半步。
“他们这是要…犁庭扫穴,让江南再无杂音。”陈砚秋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连日的焦虑和无力感,让他的咳疾又有复发的迹象。
柳氏端着一碗冰糖雪梨羹进来,轻轻放在他手边,看着他憔悴的面容,心疼道:“官人,多少用一些吧。你这般忧心,于事无补,反而伤了身子。”
陈砚秋摇了摇头,哪里有什么胃口。他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清溪馆位置尚可,听不到监牢方向的动静,但他仿佛能感受到那座人间地狱里传来的绝望气息。
“安福。”他唤道。
老仆应声而入。
“备车,去府衙大牢。”
安福一惊:“老爷,此时去那种地方…”
“我必须去一趟。”陈砚秋语气坚决,“至少,要知道顾文渊和其他人眼下的情形。我是提举学事司官员,过问士子涉案情况,名正言顺。”
他知道此去可能依旧碰壁,甚至可能引起郑元化更深的忌惮和针对。但他不能什么都不做,眼睁睁看着那些无辜者在那暗无天日的地方受苦。
马车再次驶向江宁府衙。越靠近大牢所在的区域,气氛越发令人窒息。牢狱外墙外,聚集了不少前来打探消息、送饭食或试图疏通关系的家属,他们大多面带凄惶,眼神无助,被持刀的狱卒粗暴地拦在外面,稍有靠近便会引来呵斥驱赶。
陈砚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