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惊雷落(1 / 2)
垂拱殿内的那口鲜血,如同投入死水潭的巨石,在汴京朝堂乃至整个官场掀起了难以平息的暗涌。陈砚秋生死未卜,被紧急送往太医局救治,官家虽未明确表态,但已下旨责令严查刑讯及中毒之事。那枚引发轩然大波的玉佩被三司共同封存,但其投射出的零散词句,却如同鬼魅般萦绕在无数知情者的心头,驱之不散。
韩似道表面镇定,依旧每日入值政事堂,处理公务如常,但府邸书房的灯火,却常常彻夜不熄。他能感觉到,那无形的网正在收紧。赵明烛藉口养病,连日告假,闭门不出,但皇城司的暗探活动却明显频繁起来,一些原本依附于韩党的中层官员,态度也开始变得暧昧不明。
山雨欲来风满楼。
皇佑四年三月乙未,夜。汴京城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唯有更夫梆子声偶尔划过夜空。
枢密副使府邸,书房。
赵明烛并未安寝,他身着一件深色常服,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他的脸色依旧苍白,但那双异色的瞳孔在烛光下却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桌上摊着一幅汴京详图,上面用朱笔圈出了几个地点。
“消息确认了吗?”他头也不回地问道,声音低沉。
阴影中,一个身着皂衣、气息内敛的汉子躬身答道:“回禀枢副,确认了。我们的人盯了韩府三日,发现其管家韩福昨夜子时,趁夜自后门出,并未去往任何商铺或酒楼,而是绕道城西鬼市,与一身份不明的胡商接触,递送了一封密信。我们的人设法掉了包,这是抄录本。”汉子说着,双手呈上一张薄纸。
赵明烛接过,快速浏览。信是用契丹小字书写,内容涉及边境粮草调度、宋军部分驻防位置的“咨询”,以及催促一批“旧年木材”(暗指军械)的交易。落款处是一个模糊的狼头印记。关键之处在于,在契丹文字的夹缝处,用一种极细微的笔触,留下了一个汉文暗记——“清河道安”。
“道安……”赵明烛眼中寒光一闪,“是丁谓旧党余孽的那个道安?”他立刻联想到数十年前那场牵连甚广的党争,若“清河”根系如此之深,其可怕程度远超想象。“原件呢?”
“已按原样封好,让韩福的人送出去了,未打草惊蛇。”
“很好。”赵明烛深吸一口气,知道不能再等了。陈砚秋在金殿上以命相搏换来的契机,稍纵即逝。他猛地转身,“传我令,点齐皇城司亲从官第三、第五指挥,即刻包围韩府!没有我的手令,一只苍蝇也不许放出去!另,派人持我令牌,速去请开封府尹协同办案!”
“是!”
夜色中,皇城司这座庞大的特务机器开始高效运转。一队队身着黑色劲装、腰佩制式军刀的亲从官,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穿过汴京的街巷,迅速而精准地将位于内城黄金地段的韩府围得水泄不通。火把次第燃起,跳动的火焰映照着士兵们冷峻的面庞和森然的兵刃。
几乎是同一时间,将作监丞薛冰蟾的宅邸后门悄然打开。薛冰蟾一身利落的短打装扮,身后跟着数名她精心挑选、精通土木机关的心腹匠人。他们并未举火,借着微弱的月光,快速向位于皇城西南角、已被查封的“兰台旧友”书肆旧址潜行。
赵明烛给她的任务同样关键——趁韩似道被府邸变故吸引注意力之际,突袭“兰台旧友”的密室,起获其中可能藏匿的科举试题库与边防线图!陈砚秋玉佩投影中提到的“木樨巷丙三”仓库已被查,但根据墨娘子残存网络最后传递出的模糊信息,“兰台旧友”才是真正的核心枢纽。
韩府大门被砰然撞开,赵明烛亲自带队闯入。府内顿时一片鸡飞狗跳,女眷的惊叫声、仆役的慌乱奔跑声不绝于耳。
“韩似道何在?”赵明烛厉声喝问。
老管家韩福战战兢兢地跪倒在地:“回……回禀枢副,相公……相公他在书房……”
赵明烛不再多言,径直带人冲向书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