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南方的热浪(1 / 3)
火车咣当咣当了将近两天两夜,终于喘着粗气,慢悠悠地滑进了广州站。陈凡提着简单的行李,随着汹涌的人流挤下车门,一股潮湿、闷热,混杂着汗水、烟草和某种陌生食物气味的空气,劈头盖脸地把他裹了个严实。
这跟他想象中那个充满机遇的“前沿”有点不一样。
站台上挤得水泄不通,各种口音的呼喊声、小推车的轮子声、车站广播里叽里咕噜的粤语混杂在一起,吵得人脑仁疼。人们穿着也五花八门,有和他一样穿着朴素衬衫的,也有穿着花花绿绿、印着看不懂英文的T恤和喇叭裤的年轻人,甚至还能看到几个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却满头大汗提着巨大蛇皮袋的人。
“丢!挤咩挤啊!”一个穿着花衬衫、头发烫得有点卷的年轻男人被人群推搡了一下,不耐烦地回头嘟囔了一句。
陈凡没完全听懂,但大概明白意思。他下意识地紧了紧手里的包,这里面装着他大部分的家当和公司文件,可不能出岔子。他跟着人流,像被卷进漩涡的树叶,身不由己地往出站口挪动。
好不容易挤出火车站,眼前的景象更是让他有点发懵。宽阔的马路上车流如织,除了常见的公交车、自行车,更多的是那种方头方脑的黄色“面的”,还有不少看起来就很高级的小轿车。喇叭声此起彼伏,比站台里还吵。街道两旁的建筑密密麻麻,新旧杂陈,有的楼房看起来气派得很,有的则显得破旧低矮。最扎眼的是那些脚手架和绿色的防护网,几乎隔几步就能看到一个工地,打桩机“哐哐”的声音远远传来,像是在给这座城市的躁动打拍子。
“这就是……深圳?”陈凡心里嘀咕了一句,感觉心跳有点快,不是因为兴奋,而是有点……无所适从。这地方,跟他习惯了那种按部就班、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节奏,完全是两个世界。
按照信上写的地址,他得去找到那个叫“罗湖”的地方,赵卫国的表弟赵红军说会在那边接他。他站在路边,试图分辨方向,却发现路牌上的字他认识,但组合起来的地名大多陌生。
“同志,请问去罗湖怎么走?”他拦住一个看起来面善的中年人。
那人上下打量了他一下,带着浓重的口音:“罗湖啊?好远的啦!你坐中巴啦,前面那个站牌,看到没有?1路车可以到。”
“中巴?1路车?”陈凡有点懵,这跟他熟悉的几路公交车的概念不太一样。
“就是小巴车嘛!”那人看他不懂,有点不耐烦,指了指不远处一排停着的、看起来有点破旧的小型巴士,“上车买票,告诉司机你去边度(哪里)就行啦!”
陈凡道了谢,硬着头皮朝那排中巴走过去。车旁边围着不少人,售票员半个身子探出窗外,用粤语大声吆喝着线路。陈凡凑近听了半天,才勉强分辨出有去“罗湖”的。
他挤上车,车里已经坐了不少人,空气混浊。他用带着北方口音的普通话对售票员说:“去罗湖。”
售票员是个黑瘦的年轻小伙,瞥了他一眼,伸出两个手指:“两块。”
陈凡掏出钱递过去。车子摇摇晃晃地启动,开得那叫一个生猛,见缝就钻,喇叭按得震天响。陈凡紧紧抓着前面的椅背,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那些闪烁着霓虹灯的招牌,那些装修新潮的店铺,那些行色匆匆、面容疲惫却又眼神发亮的路人……一切都让他感到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
这就是信里说的“遍地机会”的地方?怎么感觉更像是……一片混乱的丛林?
车子走走停停,不断有人上下。大约过了四十多分钟,售票员喊了一嗓子:“罗湖有落!”
陈凡赶紧提着行李下车。这里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城乡结合部,比火车站那边似乎更“原始”一些。路边有不少摊贩,卖着水果、小吃,还有一些摆在地上卖电子表、磁带、计算器的小摊。空气中弥漫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