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项目负责人(2 / 3)
凡,负责咱们这个流程优化项目组。”陈凡走上前,态度不卑不亢,主动伸出手。
李师傅慢悠悠地放下零件,象征性地跟他握了一下,语气不咸不淡:“哦,陈技术员啊,听说过。张工让我们俩老头子听你安排。”话语里听不出多少热情。
赵师傅更是连手都没伸,只是点了点头,吐出一口烟圈:“陈负责人,有啥指示就说吧,活儿堆着呢。”
气氛有些冷淡和尴尬。陈凡能感觉到他们那种“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潜台词,以及对于被一个年轻人领导的天然抵触。
他不急不躁,笑了笑:“李师傅,赵师傅,您二位是老师傅,经验丰富,我哪敢说什么指示。这次项目,主要是想借着二位老师傅的手艺和经验,一起琢磨琢磨,怎么把这批活干得又快又好又省心。咱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按时交出合格产品。”
他先放低姿态,肯定对方的价值,强调共同目标,这是消除抵触情绪的第一步。
接着,他没有立刻抛出自己的方案,而是拿出之前的交接记录和生产数据,虚心请教:“这是我刚才看的之前几批活的记录,我发现从粗加工转到我们精磨,中间光是清点、签字、搬运,平均就要耗掉将近半个小时,有时候因为记录不清还要返工核对。二位师傅经验多,觉得这个环节有没有能省点时间的办法?”
他把问题抛出去,引导对方思考,而不是直接命令。
李师傅瞥了一眼记录本,哼了一声:“一直都是这么干的,能有啥办法?不点清楚,出了问题算谁的?”
赵师傅也附和:“就是,小心无大错。磨刀不误砍柴工。”
陈凡点点头,表示理解:“您二位说得对,责任清晰最重要。那如果我们能不能在清点方式上做点小改动?比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流转卡,跟着零件走,粗加工完一项,就在卡上划个勾,双方确认签字,最后汇总清点也快?或者划定一个固定的交接区,减少搬运距离?”
他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改进方向,而不是空泛的指责。
李师傅和赵师傅愣了一下,互相看了一眼。他们习惯了按部就班,很少去想这些“琐事”还能怎么优化。陈凡提出的办法,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
“流转卡?跟着零件走?”李师傅沉吟了一下,“这倒是个新鲜法子……好像能省点事?”
陈凡趁热打铁,拿出早就画好的简易流转卡草图:“这是我初步想的,您二位看看,这样行不行?有没有哪里不合适?您们经验足,多提意见。”
他把草图递过去,姿态放得很低,充分给予对方尊重和参与感。
李师傅和赵师傅凑过来看,开始还带着挑刺的心态,但看着看着,就被吸引了进去,开始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修改意见:“这儿不行,工人忙起来谁记得划勾?得弄个明显点的……”
“这个签字栏放这儿不方便,得挪一下……”
“交接区倒是可以设在那块空地上……”
不知不觉间,气氛从最初的冷淡抵触,变成了热烈的讨论。陈凡认真听着,记录着,适时地肯定他们的建议:“李师傅您这想法好!确实更实用!”“赵师傅考虑得周到,这点我没注意到。”
当老师们感觉自己的经验被重视,意见被采纳时,他们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就被调动了起来。
最终,一个融合了陈凡的系统思维和老师傅实操经验的优化方案初步形成。陈凡没有居功,而是总结道:“太好了!还是二位老师傅经验丰富,这几个修改点太关键了!那咱们就按这个新流程试一天看看效果?我负责去把流转卡印制出来,协调好交接区。”
李师傅和赵师傅脸上露出了笑容,虽然还有点别扭,但明显顺气多了。
“成!就按陈技术员说的试试!”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