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蒙军北撤(1 / 2)

加入书签

第四百二十章,蒙军北撤

【开庆元年,秋。】

【理宗皇帝最宠爱的阎贵妃去世,丁大全在宫内最大的靠山倒了,他的地位瞬间变得岌岌可危。】

【此次蒙古大汗蒙哥发动三路大军全面攻宋,国势危如累卵。作为宰相的丁大全,不仅没有积极组织防御,反而“隐匿军报,阻塞言路”,企图掩盖前线的败绩和危局。这导致了战机的贻误和朝野的极大愤慨,群臣早就心有不忿,但具不敢言。】

【随着前线战况恶化再也无法隐瞒,以及宫内靠山的倒塌,御史台的官员们,如沈炎、饶虎臣等人纷纷上奏弹劾丁大全的奸邪误国之罪。】

【十月,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理宗皇帝不得不将丁大全罢免相位,并将其流放到边远地区。】

【董宋臣也被调离宫廷,外放到地方担任“主管佑神观”的闲职。】

【罢免了奸相和奸宦,但是蒙古大军还在持续进攻。】

【尤其是忽必烈率领的东路军突破长江天险,包围了战略重镇鄂州,形势危急。】

【鄂州守将在张胜战死后,由高达、张世杰等将领接替,率领军民进行了异常英勇的抵抗。蒙古军使用“鹅车”挖掘地道,宋军则用“千斤闸”和构筑木栅栏应对,战况十分激烈,城中死伤高达一万三千人。】

【此时负责负责淮东、淮西两路的防务,应对蒙古从东路进攻的最高指挥官乃是参知政事,副宰相贾似道。】

【鄂州情势已危在旦夕,理宗皇帝任命贾似道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即“宰执”和“枢帅”于一身,同时掌握了最高的行政权和军事指挥权。】

【这个任命使贾似道成为了南宋王朝事实上的“总指挥官”,拥有调动全国资源的权力,前往汉阳、鄂州一线督师。】

【到了鄂州之后,贾似道调度诸军,增援鄂州,表面上建立了统一的指挥体系。】

【但实际上,贾似道对蒙古军心存极大的恐惧。他驻扎在相对安全的汉阳,未能组织起有效的、决定性的反击。】

【在战事最吃紧、内心最恐慌的时候,贾似道做出了一个决定南宋命运的决定——他秘密派遣使者宋京,前往忽必烈军营求和。】

【贾似道的求和条件是:“称臣,输岁币”。】

【即南宋向蒙古称臣,并每年缴纳银绢等岁币,这完全是屈辱性的投降条款。】

【而忽必烈这边,其实心中也是万分焦急。】

【因为此时,忽必烈已经得知蒙哥大汗在钓鱼城下去世的消息,他心急如焚,必须立刻北返争夺汗位。】

【今年二月,蒙哥大汗率领约10万大军,进抵重庆合州的钓鱼城下。他自信满满,认为这座孤城会像其他城堡一样望风而降。】

【但围攻钓鱼城数月,使用了一切攻城手段,均被守将王坚击退。】

【夏季的酷热、疫病的蔓延使得军队士气低落。】

【为了扭转战局,鼓舞士气,蒙哥汗不顾危险,亲临前线督战。】

【守城的宋军发现了蒙哥汗的踪迹,操作抛石机对其进行精准打击。一枚砲石击中蒙哥汗身旁的副将击碎,飞溅的碎片对其造成重伤。】

【蒙哥汗身受重伤,被紧急送回金剑山温汤峡的军营。】

【但伤势过重,八月份便不治身亡。】

【钓鱼城,也被称为上帝折鞭处。】

【蒙哥之死,虽被蒙古大军极力隐瞒,但身为东路军统帅的忽必烈,也在十月底收到了消息。】

【他心急如焚,对于攻宋早已无心,只想着尽快北返,争夺汗位。】

【因此,在收到贾似道的求和之后,他顺势答应,还能让撤退显得不那么狼狈,避免了宋军追击。甚至为了尽快脱身,并未签订正式和约,便匆忙撤军。】

【在蒙古军主力北撤时,贾似道下令攻击其负责断后的小股部队,斩杀了一百多个蒙古士兵。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