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状元卷(3 / 4)

加入书签

也……】

【臣伏读圣策曰、自时厥后云云、亦足以维持凭藉者、何欤。臣有以见陛下陋汉唐之功化证效、而且为汉唐世道发一慨也。臣闻不息则天、息则人。不息则理、息则欲。不息则阳明、息则阴浊。汉唐诸君天资敏、地位高、使稍有进道之心、则六五帝、四三王、亦之有难能者。奈何天不足以制人、而天反为人所制、理之不足以御欲、而理反为欲所御、阳明不足以胜阴浊、而阳明反为阴浊所胜、是以勇於进道者少、沮於求道者多、汉唐之所以不唐虞三代也欤。虽然,是为不知道者儒尝论汉唐言也、其间亦有号为知道者矣。汉之文帝武帝、唐之太宗、亦不可谓非知道者、然而亦有议焉。先诸君、以公私义利分数多少为治乱、三君之心往往不纯乎天、不纯乎人、而出人於天人之间。不纯乎理、不纯乎欲、而出人呼理欲之间。不纯乎阳明、不纯乎理、不纯而出人乎阳明阴浊之间。是以专务德化、虽足以陶后元泰和之风、然而尼之以黄老、则雁门上郡之警不能无。外施仁义、虽足以致建元富庶之盛、然而遏之以多欲、则轮台末年之悔不能免。四年行仁,虽足以开正观升平之治。然而画之以近效、则纪纲制度曾不足为再世之凭藉。盖有一分之道心者、固足以就一分之事功、有一分之人心者、亦足以召一分之事变。世道污隆之分数、亦系於理欲消长之分数而已。然臣尝思之、汉唐以来为道之累者、其大有二、一曰杂伯、二曰异端。时君世主有志於求道者、不陷於此,则陷于彼姑就三君而言、则文帝之心、异端累之也。武帝太宗之心、杂伯累之也。武帝无得於道、宪x六经统一、圣真不足以胜其神仙、土木之私、干戈刑罚之惨、其心也荒。太宗全不知道、闺门之耻、将相之夸、末年辽东一行、终不能以克其血气之暴、其心也骄……】

【臣伏读圣策曰、朕上嘉下乐云云、抑化裁推行有未欤。臣有以见陛下念今日八者之务、而甚有望乎为道之验也。臣闻天变之来、民怨招之也。人才之乏、士习蛊之也。兵力之弱、国计屈之也。虏寇之警、盗贼因之也。夫陛下以上嘉下乐之勤、夙兴夜寐之劳怅岁月之逾迈、亦欲以少见吾道之验耳。俯视一世、未能差强人意、八者之弊、臣知陛下为此不满也。陛下分而以八事问。臣合而以四事对、请得以熟数之於前。何谓天变之来民怨招之也、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明畏自我民明畏。人心之休戚、天心所因以为喜怒者也。熙宁间大旱、是时河陕流民人京师。监门郑侠画流民图以献、且曰、陛下南征北代表、皆以胜捷之图来上、料无一人以父母妻子迁移困顿皇皇不给之状为图以进者。览臣之图、行臣之言、十日不雨、乞正欺君之罪。上为之罢新法十八事、师大雨八日。天人之交、间不容发、载在经史、此类甚多。陛下以为今日之民生何如邪……】

【臣伏读圣策曰、夫不息则久、久则徵、今胡为而未徵欤。变则通、通则久、今其可以屡更欤。臣有以见陛下久於其道、而甚有感乎中庸大易之格言也。臣闻天久而不坠也以运、地久而不颓也以转、水久而不腐也以流、日月星辰而常新也以行、天下之凡不息者皆以久也。中庸之不息即所以为大易之变通、大易之变通即所以中庸之不息。变通者之久、固肇於不息者之久也。盖不息者其心、变通者其迹、其心不息、故其迹亦不息。游乎六合之内、而纵论六合外、生乎百世之下、而追想乎百世之上、神化天造、天运无端、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天地之所以变通、固自其不息者为之。圣人之久於其道、亦法天地而已矣。天地以不息而久、圣人亦以不息而久、久不息而言久焉、皆非所以久也。臣尝读无逸一书、见其享国之久者有四君焉、而其间有三君为最久……】

【呜呼、此亦韩绎告仁祖之辞也、朕固不惮、自有处分、不如先尽大臣之虑而行之。仁祖之所以谕绎者何说也、柰何复以绎之说、启人主以夺中书之权、是何哉。宣靖间创御笔之令、蔡京坐东廊专以奉行御笔为职。其后童贯梁师成用事、而天地为之分裂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