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抱歉,苏轼重改(2 / 2)
从容一揖,朗声道:“学生以为,此潭鱼性通灵,闻掌声则出,恰如学子求教于师长,循声而至,渴慕知识。不若名为——唤鱼池。”】
【“唤鱼池……”王方低声咀嚼这三字,眼中光芒大盛,拊掌赞道:“妙!既合其景,更寓教化之意,雅而不俗,灵动机敏!好一个唤鱼池!”】
【众同窗亦纷纷叹服。】
【正当此时,王方身后随侍的小书童也忍不住低声惊叹,声音清脆。王方似想起什么,哈哈大笑道:“巧极,妙极!速将笺纸呈来!”】
【原来,王方亦将此题考问了家中女眷。片刻,一家仆捧着一方素笺匆匆而来。王方接过,展开一看,抚掌大笑之声更甚,当即将那笺纸示于众人。】
【只见那素笺之上,用清秀娟雅的笔迹,写着三个字——“唤鱼池”。】
【竟与苏轼所提,一字不差!】
【人群中顿时一阵哗然,惊叹这不可思议的默契。】
【苏轼也愣住了,他望向那方素笺,仿佛能透过这笔迹,看到执笔之人那份与自已不谋而合的灵犀。】
【“此乃小女王弗所书。”王方笑着解释道,语气中不无自豪。】
【王弗。】
【这个名字如同投入心湖的一颗石子,在苏轼十七岁的年华里,漾开了第一圈涟漪。】
【他下意识地再次望向那泓碧潭,只见群鱼依旧在欢快地游弋,仿佛也在为这无言的契合而舞蹈。山风拂过竹林,带来沙沙的声响,混合着潭水的湿润气息,钻入他的心脾。】
【他并未见到她的面容,却已先识得了她的才思与心境。那种感觉,并非惊艳,而是一种深邃的、恍如旧识重逢的安宁与悸动。仿佛在茫茫人海中,突然听到了一个与自已心灵频率相同的回响。】
……
《夏侯太初论》是苏轼二十岁之前的作品,现已失传,只有几句流传。
轸儿,应该是苏轼的小名。晁补之在《鸡肋集》中记载:苏轼,字子瞻,名轸,一字和仲。
晁补之是苏轼的得意门生,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对苏轼的记载应该很靠谱。
唤鱼池现在应该是个旅游景点吧,有四川的朋友知道吗,有照片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