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东南剿匪(1 / 2)

加入书签

摩尼教主力在杭州覆灭后,其各地分支并未彻底消散,反而化整为零,推行所谓的“游击计划”。

大批传教人员潜伏民间,残余部队则收罗散兵游勇、恶霸地主与地痞流氓,拼凑出多股匪特武装。

这些武装或以“绿林军”为名盘踞山林,或“上山结寨”控制要道,甚至依托湖泊港汊形成水上匪帮,成为江南百姓治安平定的巨大威胁。

十一月二十日,刚稳定杭州秩序的卢俊义,便收到了各地送来的匪患急报。

两浙路境内匪众近五万余人,福建路亦有四万余人,这些土匪如同毒瘤,散布在江南的山野湖泊间。

他们不仅袭击大乾的基层政权,杀害刚刚上任的保正与官吏。

十二月间,华东的县乡村遭百余次袭击,仅两浙路就有一百余名大乾官吏倒在岗位上。

不少还公然抢劫百姓物资,煽动不明群众闹事,甚至一度攻占多座县城,将县城内的粮仓、库房洗劫一空。

在浙西的天目山一带,一股数千人的匪帮尤为猖獗。

他们白天潜伏在山林中,夜晚便下山突袭村镇,不仅抢走百姓的粮食与财物,还强迫青壮年加入匪帮,不从者便惨遭杀害。

一名侥幸逃脱的村民哭诉:“这些土匪比摩尼教还狠!摩尼教至少还讲点规矩,他们就是一群疯子,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

匪患的蔓延,不仅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更让江南百姓刚刚燃起的和平希望再次蒙上阴影,新生的大乾政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面对愈演愈烈的匪患,姜齐迅速作出决断,于十二月下旨明确剿匪原则:“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

这一原则既体现了大乾镇压匪首的坚决态度,也为争取被胁迫的普通匪众留出了生路,做到宽大与镇压相结合,避免激化矛盾。

与此同时,卢俊义在杭州发布剿匪布告,并公布《惩治土匪暂行条例》。

布告中,他一方面号召江南军民合力剿匪,鼓励百姓举报匪情、协助军队作战。

另一方面则敦促土匪认清形势,主动投降。

条例中明确划定处置标准:匪首及双手沾满鲜血者,严惩不贷;被胁迫加入、未曾作恶者,缴械后可返乡务农,若能协助剿匪、立功赎罪者,还可获得奖赏。

这一布告的发布,为后续剿匪行动提供了清晰的法律依据与政策导向。

更重要的是,卢俊义结合江南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军事进剿、政治瓦解和发动群众三结合”的总方针。

军事进剿负责消灭大股匪帮的有生力量。

政治瓦解则通过宣传政策、争取胁从者,从内部瓦解匪帮。

发动群众则是让百姓成为剿匪的“眼睛”与“耳朵”,切断土匪的补给与藏身之处。

这一方针并非僵化的指令,而是为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战术提供了核心指导。

山区侧重山地搜剿,湖泊侧重水上围堵,城乡交界地带则侧重军民联防,确保剿匪行动精准高效。

剿匪方针确立后,江南各地的清剿行动迅速展开。

两浙路的剿匪行动,从一开始便确立了“海陆联动、分区包干”的核心思路。

燕青主动请缨后,第一时间与海军将领阮小二会商,针对两浙路“山地多、海岸线长、水网密布”的地理特点,制定了精准的协同方案。

阮小二率领的海军船队,如同移动的屏障,沿着两浙路漫长的海岸线巡航。

白天,船队在近海游弋,用望远镜监测每一处可能的登陆点,防止土匪从海上逃窜或获取补给。

夜晚,船队则在关键港口抛锚,船上的灯火连成一片,形成威慑,让沿海匪帮不敢轻易露头。

一次,一股盘踞在舟山群岛附近的匪帮,企图趁着夜色乘船逃往福建,刚驶出港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