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老朱家的四次藩王之乱!(1 / 2)

加入书签

坤宁宫院落一侧的凉亭下,无人出声,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唯有朱允炆渐渐消停的大笑和朱元璋越来越重的喘息。

朱元璋一把掐中朱允炆的肩膀,质问道:“朱允炆,你是不是在骗咱?”

“爷爷,孙儿敢以性命发誓,孙儿所言句句属实,”朱允炆指着朱棣冷笑道,

“据孙儿在宫中的探子所知,四叔在来洪武朝之前还去过我大明另一朝,洪熙朝,为的就是解决他的次子,朱高煦的造反问题,”

“四叔功绩非凡又如何,他的儿子有样学样,也起兵靖难,在我朱家又上演了一场叔侄相残的戏码。”

话落,朱元璋双目赤红看向朱棣,一字一句的问道:“老四,朱允炆所言,是真的吗?”

见事情都被朱允炆这糟心玩意捅出来了,朱棣心里虽然生气,但还是点点头道:

“朱允炆说的不错,在原本的历史中,我家的老二、老三确实在我死后造反了,不过儿臣已经去洪熙朝将此事解决了。”

闻言,朱元璋脸色涨红,心里的怒火无论如何也抑制不住,他最不能看见的就是老朱家血脉相残,

可老四开了靖难的先例,他的儿子又步了他的后尘,靖难一旦因此成为惯例,他朱家后人很可能同李唐一样,陷入无尽的血脉相残之中。

想到如此惨象,朱元璋指着朱棣怒喝道:

“老四,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你起兵靖难,你儿子也起兵靖难,你是要我朱家子孙代代相残,永无止尽吗?”

见朱元璋神情有些不太对,马皇后急忙扶着朱元璋的胳膊,劝道;“重八,这事也不能全怪老四,他当初起兵靖难也是迫不得已,”

“况且,你所料也不一定正确,藩王造反何其困难,并不是所有藩王都如棣儿那般英明神武,更不是所有皇帝都像朱允炆那般软弱无能。”

听到马皇后的劝解,朱元璋的怒火才稍稍平息,渐渐冷静了下来,

咱妹子说的对,华夏几千年来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仅有老四一例,就这还是有极大的运气成分,

而且咱老朱家藩王的待遇这么好,完全没必要去走那万劫不复的造反之路。

见朱元璋的怒气有消减的迹象,朱瞻基立刻趁机说道:“太爷爷,太奶奶所言不错,我大明并没有如你所料的那样血脉相残,”

“孙儿受仙人指点,悉知大明所有历史,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您,”

“我大明276年历经十六帝,仅有四次藩王造反,还只有爷爷成功了。”

闻言,朱元璋对于后代子孙血脉相残的担忧终于少了许多,也不由的松了口气,

相较于李唐那十几次“玄武门之变”,他老朱家仅有四次“靖难之役”已经算好的了。

随即,朱元璋眼神凌厉的看向朱瞻基,质问道:

“瞻基,给咱好好说说,除了老四和他那逆子,还有哪个不肖子孙造反了,等咱见到了,非抽死他不可。”

朱瞻基点了点头,解释道:“除了爷爷和二叔,咱大明的另外两次藩王造反分别是宁王朱宸濠和安化王朱寘鐇造反,”

“宁王,那是朱权的王号啊!”

朱元璋眼中透着一股寒气,冷笑道:“没想到朱权一脉也是出息了,竟也蹦出了个敢造反的子孙啊,看咱回头怎么教训他,”

“至于这安化王只是个区区郡王,想来也不成气候,咱到时候废了他就是了。”

朱元璋喝骂了一句,继续问道:“瞻基,那另外三次藩王造反的结果如何?”

朱瞻基笑了笑,解释道:“如果说爷爷的靖难是千古唯一一例藩王造反的成功案例,”

“那么咱大明另外三次藩王造反就是一场笑话,”

“先是二叔朱高煦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