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千里马遇伯乐(1 / 4)

加入书签

磐石初中的学习生活,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瑰丽画卷,向张亮展现着元初界力量体系更深层次的奥秘。然而,与实验班大部分同学那种“镀金”心态不同,张亮如同一块永不满足的海绵,疯狂地汲取着一切知识。

《弦律几何进阶》让他理解了规则线条在更高维度交织的复杂美感;《能量场干涉与共振》揭示了两股乃至多股力量如何相互影响、放大或抵消的精妙平衡;《微观粒子操控基础》则将他带入了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单元的领域,虽然只是皮毛,却已让他心神摇曳;而那门《引力常数局部微调原理》,更是直接触碰到了守门人老者提到的“时空编织者”能力的门槛!虽然只是最基础的理论,阐述如何感知和极其微小幅度地影响局部区域的引力参数,但其背后代表的,是对世界底层物理常数的干涉权柄,让张亮心潮澎湃。

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课堂上全神贯注,课后则将所有时间都泡在了学校的图书馆。磐石初中的图书馆远非崇山小学可比,是一座独立的五层石楼,藏书浩如烟海,不仅囊括了初中各科全部典籍,甚至还有不少涉及高中乃至大学理论的残卷、孤本以及历代学者的研究笔记。

实验班的其他同学,如李昊之流,下课后大多呼朋引伴,或交流家世背景,或讨论区内哪个家族又获得了新的资源点,对于他们而言,进入实验班本身已是荣耀,毕业后凭借家族运作,在陶寺区谋个“资源调配副使”、“城镇结界维护官”之类的实权职位轻而易举,无需再拼命钻研那些艰深晦涩的理论。学习,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必要的程序和身份的装饰。

唯有张亮,以及另外两三个同样出身普通却天赋毅力俱佳的学生,依旧保持着对知识最纯粹的渴望,在知识的海洋中艰难而坚定地前行。

张亮尤其痴迷。他常常在图书馆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闭馆的钟声响起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他不再满足于理解和记忆教材上的结论,而是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推演、去质疑。

在研读《能量场干涉与共振》中关于“多频能量叠加产生稳定节点”的经典模型时,他通过自己强大的精神力感知和来自地球的波动理论储备,发现教材上描述的稳定节点形成条件,在某些极端微小的参数区间内,似乎存在一种未被记载的、极其短暂的“混沌脉动”现象。这种现象转瞬即逝,对宏观能量场影响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从未被教材编纂者重视。

但张亮却敏锐地感觉到,这或许并非偶然的误差,而是揭示了能量叠加过程中某种更深层次、未被完全理解的规律。他尝试着在实验课上,利用更精密的仪器(实验班有权限使用一些高级设备)去捕捉和验证这种“混沌脉动”,并开始查阅图书馆里所有关于能量场混沌理论、非线性振动的边缘学科资料。

又一次,在学习《引力常数局部微调原理》的基础公式时,他发现教材在推导“微调引力对光线偏折影响”的简化模型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忽略了一个与空间曲率高阶项相关的微小修正因子。这个忽略在初中阶段的应用中完全合理,但张亮却本能地觉得,如果把这个修正因子考虑进去,或许能解释某种他在观察星光穿过实验室特定引力场时,发现的极其细微的、与理论预言不符的频谱偏移。

这些问题,都极其冷僻、细微,甚至有些钻牛角尖。大部分教员和同学都觉得这是无谓的纠结,考试不考,应用无关。连最初赏识他的周毅老师,在听了他几次提问后,也只能无奈地表示这些问题超出了初衷范畴,建议他不要好高骛远,先打好基础。

但张亮却乐在其中。他仿佛一个在沙滩上捡拾贝壳的孩子,别人只看到贝壳的美丽,他却对贝壳上那细微的、独特的纹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试图从中解读出大海深处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一日,黄昏时分,图书馆三楼一个靠窗的、堆满了落满灰尘的古老卷宗和手札的角落里。张亮正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