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医脉承魂创新境(2 / 8)

加入书签

袍,手持竹简解说:“此草生于北地,春生夏长,得阳气之先,其茎中空,恰合‘肝主疏泄’之性。《黄帝内经》载‘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郁则谋虑不达’,柴胡能引阳气入肝,疏通气滞,故能解郁。”小苏眼睛瞬间亮了,伸手想触碰镜中的柴胡,指尖触到冰凉的镜身时,竟似感受到一丝草木的温气:“原来中医不是枯燥的条文!看这虚影里的岷山、北地,听岐伯解说,我一下就记住了——以后背药性,我都想先来看看这镜!”

辰时四刻,文渊阁学士许大人,捧着一卷《黄帝内经》校本走到檀木架前,指着重刻的“灵兰秘典论”篇,指尖落在“心者,君主之官”那句上。墨家活字注译机关立刻弹出,除了白话注解,还附了一段“桐君采药”的传说:“桐君者,上古神医也,尝采茯苓于桐山。其谓茯苓能安君主(心),治心悸,盖因茯苓生松根之下,松为百木之长,如君主统摄群下,茯苓得松之精气,故能养心安神。”许大人抚着山羊胡,眼中满是赞叹:“阿木先生,你们这注译真是精妙!将‘桐君采药’的传说与医理结合,既让晚辈知‘心为君主’的比喻来源,又懂茯苓养心的机理。我文渊阁藏的校本,也只注了医理,没这般生动的典故关联,真是受教了!”

可就在这时,神农百草镜突然暗了下来,镜中的青铜叶似被一股黑气缠绕,再映当归时,原本温和的神农虚影竟变得狰狞——他口吐黑血,手中当归泛着剧毒的黑斑,旁侧的古字也被篡改:“当归有毒,食之断肠,神农尝之而亡!”镜缘泛起的幽绿,像毒蛇的信子般蔓延,阁内的苍术香也突然变得刺鼻。“不好!是残踪气!”阿木脸色骤变,袖中的青铜符瞬间发烫,“他们怕晚辈们从典故中悟到中医的仁心与智慧,就篡改神农传说,把‘舍身救民’抹黑成‘以命试毒的蛮法’,想断了咱们文化传承的根!”

阿机早已取来圣火草汁液,他用细毛刷蘸着汁液,轻轻擦拭镜身的幽绿处,青铜叶上的黑气渐渐消散。周老医紧紧抱着怀中的古卷,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痛心道:“神农尝百草,是为救苍生于疾苦,怎容邪祟这般亵渎!他九死一生辨药,不是为了让后人说他‘蛮干’,是为了留下‘药食同源’的生路!今日这研讨会,更要好好讲清这些神话典故,让大家知中医之正、医魂之贵,绝不能让邪祟的谣言得逞!”阿木望着晨光中渐渐恢复温润的古镜与古卷,心中清楚:医学文化传承的第一重使命,是“以典故溯本源”——让晚辈知中医从何而来、为何而存,知每一味药、每一个医理背后,都藏着先人的仁心与坚守,这正是灵枢“医脉不可断,医魂不可失”的遗训。

二、巳时创产品融神话:墨械传典启新篇

巳时的阳光穿透窗棂,洒在创新区的梨花木案上,将“中医动漫绘制仪”的铜匣映得发亮。阿草正带着两个年轻医徒调试动画,铜匣内的齿轮转动时发出细微的“咔嗒”声,屏幕上“扁鹊救虢太子”的画面渐渐清晰——虢太子躺在玉床上,面色青紫,扁鹊身着褐袍,一手按在太子腕上诊脉,一手拿着墨家复刻的“脉诊仪”。这脉诊仪是按《难经》记载的扁鹊脉法打造的,铜制的仪盘上刻着二十八宿纹,指针随着脉象跳动,显露出“脉微而数”的字样。旁侧的道家医徒则手持银针,在太子的人中、内关穴旁轻点,动画里还特意加了经络流转的淡蓝光晕,示意“针灸醒神”的原理。

“这里要加个神话细节!”年轻医徒小苏突然停下手中的曲柄,眼睛亮晶晶地说,“我昨天听周老医讲,扁鹊的医术不是凭空来的,是得遇‘长桑君’传授!周老说,长桑君是上古隐世神医,他见扁鹊仁心,便赠了他一瓮‘上池之水’,扁鹊喝后,能‘视见垣一方人’,也就是能看透人体经络,这才成了‘神医’。我们可以在动画里加个长桑君的虚影,他递水给扁鹊时,说一句‘医道在仁,不在异能’,这样既符合典故,又能教晚辈们记住‘仁心才是医之本’,不是靠什么‘异能’!”

阿木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