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送给蒙恬的礼物(1 / 2)
赵佗逃离番禺,在舰炮轰击之下,番禺北城墙被破。守军失去了城墙凭依,一哄而散。蒙恬大军入城。
因为赵佗已经逃跑,番禺城军民就没有了负隅顽抗的勇气,面对数万大军,也就只能听天由命,等候自己的命运。
这支秦军的素质还很好。
并没有侵扰百姓,也没有烧杀掳掠之类的恶行。军队只是接管了番禺城的衙署,接收了衙署里的各种文件档案,成立了临时治安队,开始维护起番禺的治安。
大秦太尉蒙恬的安民告示贴在城内各处街头。说是赵佗叛秦割据,皇帝派军讨逆,今番禺城重归大秦,一切依秦律行事即可。士农工商都受到秦律保护,只要遵守秦律,市面生活一切照旧。
几万秦军在王宫、官衙中驻扎休整。并不去征集民宅。短短数日,倒也让番禺城民心安定下来,觉得秦军纪律严整,倒是一支仁义之师。
对于前军没有能追上赵佗,无功而返,蒙恬也并没有恼怒或者失望。毕竟赵佗是一个象牛的驼队深入丛林,而追兵就只是携带了三日粮食的轻步兵。丛林之中,两条腿的怎么能追上四条腿的?
旋翼机不能透过树林看到下方的赵佗队伍逃亡的线路,地面上派了一支部队在后面追一下,知道一个大概的方向。重点不是在丛林中追到赵佗。
此战的目的是收回割据的百越之地,赵佗的死活不是第一要务……赵佗早一天死、晚一天死,不影响重要的军事行动目标。
百越幅员近万里,但是人口极为稀少,只有百余万人口。说起来比起中原腹心之地的郡,人口还要少。广袤的土地、稀薄的人口、迥异于大秦的民风民俗,这才是治理百越,归附郡县制的最大难题。
番禺所在的南海郡,旧称南越,是百越三郡人口最多、归化氛围最浓重的郡。
这里的越人也是百越诸部之中开化程度最高的。基本以农耕和渔业为主,社会化程度更高、有村落城镇,和楚地往来更多一些。一部分人能够和楚人进行言语上的交流。
这里秦人的比例也高,秦人除了任嚣赵佗带来的秦军士兵以外,还有始皇帝送过来的移民——商贾、役夫、刑徒、赘婿……
二十多年来,这些秦人大部分已经在本地落地生根,娶了本地的越人女子成家,他们的子女相貌也迥异于百越土人——身材更高一些、皮肤更白一些,鼻梁更高,眼窝也不那么深陷。
至于北方来的数十万秦人娶了百越人的女子,他们是用什么办法娶了百越女子的,越人男子是不是就娶不上老婆……这些事情历史书上是不会记载的,也没有人关心。
蒙恬所部的五万人和周勃所部的五万人进入番禺,本来还有点萧条空旷的番禺城就一下子拥挤起来。
大将军行营文化署的一些吏员开始进入番禺的各个衙署,迅速接管起衙署的职能,这些就是临时管理南海郡的行政团队。未来南海郡乃至百越三郡的基层行政团队,大部分会从这批人中优先选拔,至于郡守县令的人选,则要由长安朝廷派出。委任郡守县令是皇帝的权力,太尉蒙恬只是军事首领,不能擅专。
但是太尉蒙恬也并不急于离开番禺转入下一个战场。而是立即开始行使占领区行政管理的职权,首先就是发布戒严令,规定了城门管理和宵禁规范、城市治理机关和占领区临时法令。确定了对本地库房和设施的接管,宣布南越军解散、人员一一甄别,宣布了南海郡户籍统计和田亩统计规定,要求占领区内所有民户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在有关部门登记户籍进行造册。
编户齐民,是大秦发明的一项重要制度,有了户籍制度,就能进行最基层的行政管理,也能执行有效的税收,能掌握人口、掌握税收,国家就随时可以发动一场新的战争。
千万年来,百越土人是生活在山林草泽海岛之间的无拘无束的自由民,但是从这一刻起,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