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我们的土地(1 / 2)
巩侯张诚每周会前往大将军行署,听取一下行署的简报。
张诚没有政务上的职务,也没有军队中的职务,来大将军行署是以地方勋贵和大将军至交好友身份旁听,如果大将军在洛阳和巩邑有什么需求,巩侯是需要给予支持的。
会议之后,大将军也会留张诚吃个便饭,或者巡视一下行署、军营。
“没有人打过这样的仗,也没有人制定过这样的计划,战争最终的目标都不能确定……”站在望楼上,看着军士们在训练战阵,蒙恬轻声对张诚说。
“令百越归附,成为大秦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张诚给出自己的理解。
“怎么能叫做永远不可分割?”
“始皇帝令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即便叛乱,汉代秦而立,至少也是书同文车同轨、天下只有一个皇帝……虽然刘邦的模仿很拙劣。”张诚一如既往的嘲讽刘邦们颠覆政权后的愚蠢行径……居然还保留了一大群诸侯王,灭掉异姓王以后,居然还封了一大堆同姓王,这就是后来什么八王之乱七王之乱的起因。
“书同文车同轨?百越之地连文字都没有……”
“那就给他们文字。”张诚手扶着栏杆。
“方言难懂,无法交流。”
“那就教他们说我们的话……不能说我们的话的人,就没有资格享受我们的土地。”
“我们的土地?”
“大将军您军旗所至,皆为秦土。”
“不会说秦话的人,连留在这片土地上的资格都没有了吗?”蒙恬眼光深邃。张诚这话里充满了血腥。
“你以前不是这样的人啊?”蒙恬道。
“是觉得我的看法有违武人之道吗?”张诚看着遥远的南方的方向。面对顽抗的割据者,后世有很多说法,一个偏激的句子叫留地不留人。其实有很多拥趸。张诚从来都不在这种国家政策制定者的圈子里,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他个人喜欢简单有效的办法。至于最终选择那种政策——张诚和大多数科研工作者态度一致:听国家的。
简单的办法,虽然看起来流血多一点,但是能带来一个非常长久的和平。
这些不说秦音的人繁衍生息发展下去,如果他们接受了秦的制度、技术、文化,如果他们自身内部统一起来,以后会带来多少麻烦呢?
“一代人十五年,两代人三十年,三十年内,所有人都要能讲流利的秦音,大部分人要能够识字,所有地方都要按照秦人的习俗,男耕女织,所有人要穿衣服、住在固定的房子里、听从官员的管理……一言以蔽之,什么时候他们和秦人看不出分别来,这个地方的治理才算是合格。”
张诚平静的说。这段话每个字看上去都文质彬彬,背后则是鲜血淋漓。
最近受到儒家的影响比较多,抡语翻得勤了一点,戾气就比较多。
侦察的旋翼机,从岭南的天空上飞过,一块一块地区在绘制空中鸟瞰的地图。也标志出那些越人的聚落。
相当多越人没有鞋子穿、没有衣服穿,只能用纹身代替服装,很多越人不是住在房子里,而是住在山洞里、住在树上。
越人也不像秦人楚人这样,以耕作为生,很多人实际上靠着渔猎、采摘来生活。即便和楚人接壤的越地,搞一点耕种,其方法也非常粗陋。
“我们要送文明过去,用文明教化他们,有什么不对?”
“教化不是我们兵家的事。我们击败敌人的军队、斩首敌人的君王,就算是全胜。”
“全胜的标准要调整,我们不是要摧毁一个地区,而是要长久统治一个地区,总要让它有生产能力,平衡财务,帝国才能长期治理那里……”张诚对征服的理解和蒙恬并不一样。“大将军前脚消灭了那里的军队,后脚回朝那里再次叛乱,那就不叫全胜……”
蒙恬坐在台阶上,岔开双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