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劣币(2 / 2)

加入书签

50钱的水平,二世皇帝才死多久,一石粟米已经达到了1600钱,足足涨了30倍。

粮价上涨,百物腾贵,做生意从来没有这么难过。东西贵了卖得就少,卖得少了,商行就周转不灵。

再加上各地诸侯割据,对商贾的盘剥尤为激烈。和许记有业务来往的很多商行,关张的关张、收缩的收缩,就只在各郡县保留了一些本地的铺子,再没有过去货行天下的盛况。

米价贵,一个直接的恶果是钱的质量开始出现问题。

秦钱名为半两,本就是计重的的金属货币,在实际交易的时候,计数使用,几百年间都没出什么问题,李斯做丞相以后,在张苍的支持下统一度量衡,对重量、容积、尺度单位做了统一,更是对钱的规制做了严格的限制。秦并六国,废掉了混乱的六国货币,一枚半两钱可以走遍天下。

但是现在天下纷乱,没有了中央的朝廷,谁会关心钱法?过去铜钱由少府、寺工统一制造,没了皇帝,各地诸侯就开始私造钱币,诸侯的治理能力也有限,豪强大户也开始加入了私铸货币的行列。私铸货币谁还在乎品质,就渐渐开始偷工减料。

先是在铸钱的时候增加了大量的铅,铜贵铅贱,成本大为降低。又有人开始在铅的大小重量上打主意,把钱做的小一圈,薄一分……一斤铜就又能多做出不少钱来。这样的劣钱渐渐在市上流行,商人和百姓并不买账。但是不买账也没办法,劣钱流行,一定会挤占好钱的市场,所以各地的钱非常混乱。

赵芃的商队走的越远,就越发现这种现象。赵芃看着越来越小、越来越粗糙、笔画越来越漫漶的劣钱,脸也越来越黑。

李斯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毕竟李斯的半两钱,字迹优美、品质精良,现在这钱都是什么玩意?

经过咸阳的时候,赵芃重金买了寺工旧址流传出来的秦钱钱范,珍而重之的收藏在商队中。如果全天下都用劣钱来应付商贾,张村也不会这么干,既然现在都可以私铸铜钱,扶苏哥哥为什么不能?

从咸阳城逃出的赵芃,还只是个未经风霜的小姑娘,从张村走出来,再次巡视大秦故地的赵芃,已经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人对事都开始有了自己的计较。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