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纸上谈兵赵杏儿(1 / 2)

加入书签

黄河下游十六郡尽为泽国,千里良田今年注定颗粒无收。对灾害的这份评估,让朝堂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

被临时抽调回来执掌财计的赵杏儿却面色如常。扯过全国仓储的账册,一页一页翻看,随口下令调运救灾粮食送到灾区。一点看不出对今年秋税的担忧。

“赵相,如此大灾,您不担心吗?”被临时挤下来的副计相陈平问。

“有灾就救灾嘛!担心有什么用?”

“今年秋天的粮税恐怕无法完成。”天下税赋标准还是赵杏儿亲自拟定的规矩和标准。

“知道了。”赵杏儿淡淡的说。

陈平气结。你不过是临时担任这个职位,不需要担忧征税任务无法完成是吧?我可是要在这个岗位上常干的,这个指标和我的考核可是息息相关的!

“黄河下游十六郡受灾,粮价会高企,赵相有什么看法?”扶苏私下召见赵杏儿的时候,也提出这样的问题。

“如果只是粮食问题,不是什么大问题。”赵杏儿的回答非常平淡。

“赵相不担心?”皇帝问。

这是一场宫中的家宴,帝后都在,宴请的是计相赵杏儿,赵杏儿的三个孩子和宫中的一些小孩也都在下首位作陪。皇家的教育,孩子们很早就开始参加这些宴会,学习待人接物,学习政事。农民家的孩子还在围着桌子讨零食吃的时候,皇家子弟已经开始坐在宴席上听大人谈论救灾方案了。这就是差距。

“不担心。”赵杏儿轻轻喝了一口稠酒。

“十六郡颗粒无收啊!”皇帝叹息。

“大秦存粮有富余。最近几年大量使用机械、化肥,农田产量大增,收获远远超过消耗了。谷贱伤农,我一直担心不断丰收会影响粮食价格、导致经济崩溃。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推广各种消耗粮食的方法——从酿酒造醋到鼓励用粮食喂养牲畜。但是人口太少而粮食太多。我们收效始终有限。粮价始终在低位徘徊。陛下,当今粮价比始皇帝二十年要低得多!”赵杏儿说。

赵杏儿这段话可算是大逆不道。放在任何时代,朝中重臣敢抱怨粮食产量太高的,都是荒唐至极。

但是楚汉战争结束,天下人口处于历史上的低位,农业机械和化肥的使用令产量一再提高。哪怕是普通农家也有大量铁制农具。天下粮食产量高的一批。连续几年以来,农民都是丰收却不见喜色。

这场灾祸,对经济学家赵杏儿来说,是一个机会,水灾的破坏,让囤积的粮食、缺乏信心的市场有了一个释放的机会。

虽然这种方法,并不是什么正统的干预手段,但是打断了粮食价格继续不断降低的现象,作为计相,是乐见其成的。

“大秦的粮仓建造水平还是很好的。灾区的粮仓地势都比较高,也用石灰木炭做了很好的防潮处理,我们已经电报调查过受灾各地,80%以上的粮仓都正常,大秦的粮仓存粮可以支应三年灾荒,这次黄河下游地区的粮仓可以腾出来点空间。”赵杏儿继续说。

皇帝的孩子们现在年龄都小,听不太懂,张启明和张小花年龄算大一些,这些算计,张启明是听得懂的,张小花却还是懵懵懂懂,不是很理解。

“但是大水之下,百姓流离失所……”皇帝依旧觉得不妥。

“天灾人祸,天灾不可免,这是没办法的事。既然有了水灾,那就抓紧救灾,亡羊补牢就好,好在此次巩侯指挥修建濮阳大堤,及时制止了濮阳区域的黄水泛滥,蒙恬的铁道兵及时进入灾区搜救,总算是伤亡不大。”赵杏儿一生从事财务工作,脑子里已经把所有事情抽象为数字,在谈论救灾的时候,并没有对每一个人的伤亡感同身受。

“毁弃的房屋多数是泥土房,泥土房的技术本来就比较落后,这次灾后重建,可以改建成为砖瓦房,居民生活品质还能够提高一下。然后灾后重建、河堤重新修复、河道清淘,太子和巩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