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章】他怎么可以写的出来这样的音乐?(3 / 4)

加入书签

交半零落”一句打破了前段的沉静,而随后的“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则又再现了第一乐段第二乐句的曲调。

    好可怕的创作能力!

    “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音乐还在继续。

    越听下去,于正伟就越觉得震惊,他几乎要拍案而起了。

    “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柳笛”、“夕阳”等,这些元素在一开场就构建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场景。

    这种类似诗词中的长短句,既有古典诗词的文雅,又意思平白易懂。

    歌词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被音乐赋予了生命,让整首歌曲在表达离别情感时更加生动和感人。

    或者换一个说法,叫升华了!

    本以为第一遍就已经是极限的时候,转眼,歌词就从另一个维度直白的写“情”、“酒”、“笛声”来再次推动进度。

    四句乐句以abcb的结构模式,起承转合。

    这……真的是一个学生写出来的?

    没有足够的阅历,他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音乐!

    这一刻,于正平突然有着浓浓的嫉妒。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随着最后一句音乐的落下,歌曲慢慢来到终点。

    于正平只觉得歌词里的“长亭外,古道边”,不再是简单的离别场景,而是记忆坐标。

    他就站在时光的彼岸,看着那一袭青衫的背影,渐行渐远,仿佛听见自己的心跳。

    而对面。

    老教授没有动容的表情,只是微微垂下眼帘,像是在掩饰一种深不见底的痛。

    他的手指轻轻扣着椅背,指节微微发白,仿佛在压抑某种即将涌出的情绪。

    再看李鸿泽,此时早已泪眼婆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