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南京保卫战(完)(2 / 3)

加入书签

等人善后。教导总队第二旅旅长胡启儒在向第三团团长李西开电话传达命令后,就自行过江了,导致许多在前线作战的部队联系不上指挥部。】

【徐源泉的第二军团本该是最后一批撤离的部队,却擅自撤离乌龙山要塞,率先过江退往江西等等。反观第66军叶肇部和83军邓龙光部,虽然也并未听从唐生智要求掩护友军部队突围的指令,但其仍按计划从正面突围,由太平门方向经汤山、句容向安徽宁国集中,除了156师未接到命令外,其余三师均有序突围,冲破日军封锁。第159师师长罗策群在率队突围时不幸阵亡。到12月20日前后,三个师在南陵等地集合,最终收容官兵1300余人。】

【而在12日晚涌向下关的部队中,除了36师和74军各有3000人和5000人成功渡江之外,其余部队和难民大多数滞留在码头处,后来基本都被日军杀害。但也有部分人选择奋战到底,比如南京宪兵副司令萧山令率领卫杜江的军警部队与日军冲杀,最终寡不敌众,不愿被俘受辱,于毅江门饮弹自尽。还有一些人看渡江无望,于是只能前往城内的国际安全区躲避。这个安全区是一些中外人士想效仿法国神父饶家驹在上海设立难民区的先例,也在南京城设立一个避难所。】

【这些人包括西门子公司驻华总代表约翰·拉贝、金陵女子大学教师魏特琳、南京红十字会会长约翰·马吉、长老会传教士米尔斯、金陵大学教师贝德士和史迈士等,他们成立了一个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来负责难民区事务,并由拉贝先生担任委员会主席。】

【这个安全区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承认,日本方面则拒绝接受,但表示只要里面没有中国军队驻扎,就不会攻击安全区。该安全区的面积大约3.86平方公里,四周分别以山西路、中山路、西康路和汉中路为界,区内有25个大规模的收容所委员会为其提供粮食和医护救助等,成立期间总共为25万中国难民提供庇护。】

【除此之外,南京城各处还有12个有记载的收容所,大多都是难民临时凑成的集体,与安全区相比缺乏安全与物质保障。这还只是有文献记载的难民区,而没有记载的小型避难场所可能还有更多,这些地方的难民数量可能达到20至30万左右。】

【原本在淞沪会战之前,南京市的人口就有100万余,但在战争爆发后,日军飞机不断的空袭南京,民众便开始自发向西或向北迁移。到11月初,南京市尚有五十多万人。在上海沦陷和国民政府宣布迁都之后,民众又开始第二次迁移,但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离开南京要么从下关乘船渡江,要么乘坐汽车沿京、武铁路沿线前往武汉等地。而国民政府为了迁都,准备征调了大量的汽车和船只。】

【因此一般民众要想乘坐交通工具离开南京是相当困难的,只有国民党官员及其家属和大部分商人才有能力离开。到了11月底,随着南京进入战时状态,周边地区被军队戒严,这时候基本上就很难离开了,滞留城中的大多数民众只能就近避难。12月9日,卫戍司令部又将所有船只管控,此时任何人都无法离开南京城。而城内尚未撤离的人,加上从上海逃来的难民和城中守军,此时南京所有人口大致在53万至63万余左右。】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其并未遵守与国际委员会的约定,反而多次强行闯入安全区。即便委员会多次向日本当局抗议,但日军的恶行从未停止。安全区持续运作了六个多月,到1938年1月,日军开始强迫难民还家,谎称南京城已经恢复秩序,但迫害仍未停。一直到1938年5月份,最后一批难民营被迫关闭,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才停止运作。】

【12月13日,随着南京卫戍军的撤退,日军第六师团和114师团首先从中华门入城,同时第九师团进入光华门,第十六师团进入中山门和太平门。14日,山田支队占领幕府山,天谷支队占领扬州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