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日本间谍(3 / 3)
也通通抓起来严加审问,大明全国严查倭人一旦发现全部缉拿,有知情不报者,包庇倭人者,一律重判。
举报倭人藏匿之人官府只有赏赐,举报包庇倭人与倭人沆瀣一气则,抄没其人家产并将其一半家产归功举报之人。
这一系列旨意传下去,朱棣不知道效果好不好,可他知道绝不会一点效果都没有。
比起朱棣,宋朝这边就没那么积极,尤其是这个时候倭人确实没能力搞这种侵略的事,就是下令严查也收效甚微。
不过辽金两个位面倒是也开始了严查境内倭人,比起已经躺平毫无危机感的宋朝,辽金离半岛更近来往的倭人更多,更何况倭岛的金矿银矿他们可是都惦记着,主要是现在还不知道哪条路可以最快抵达那个地方,要是知道了那么倭岛就不再属于倭人了,那里会迎来无穷无尽的北方铁骑。
“上世纪20年代后,飞机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使用,飞机航拍测绘是绘制地图最快、最便捷的手段。那时日军就频繁派飞机进入我国东北进行航空测绘。再之后,日本又开始对华夏内地进行航拍测绘,区域几乎覆盖了华夏全境。但由于当时的航空测绘方法是对一个区域拍摄多张航拍图之后进行重叠,再利用人两眼的视差在专眼立体仪器下进行调校,从而得到一幅逼真的立体画面。”
“不过这些航拍照片只能解决地形地貌的问题,具体的定位与标注无法达到军用地图标准,因此间谍的重要作用就体现出来了。通过他们对实地点位的测量,就能精确校准航拍图相应点位的地理坐标与方位,同时添加大量该地区的细节信息。就这样一幅幅高精度且细节丰富的地图被日本获取,这些地图的精细程度甚至超过了当时华夏绝大多数的军用地图。可以说彼时的日本人比华夏人还了解华夏。”
“这些军用地图在日军的侵华作战中起到了致命的作用。石川达三的活着的士兵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在团长室执勤的近藤一等兵看见室内放着一个捆得好好的并加封印的文件包纸包内是下一次登陆地点的军用机密地图。从上海到南京附近的极其精密的地图,这是密如蛛网的河网地带。每一条河的宽度、深度、密度、能否徒步过河道路的宽度,甚至雨后泥泞的地方,都记得极为详尽。”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日本迅速占领了多个城市与战略节点。这让不少华夏将领十分困惑,日本是如何在语言不通、地形不熟的情况下推进得如此之快的?答案就在这样一幅幅极度精细的军用地图里。敌人从踏入我国土地的第一步起,就已经知道了每一座重要城镇、每一条山路、每一处伏击点、每一块可以驻军的平地。”
“南京城墙何处薄弱、长沙至衡阳的运输节点,湘赣边区复杂的山路地形,在日军的地图上都有细致明确的标注。日军还利用从华夏收集的地图在日本本土进行模拟战术演习,让他们在华夏战场的进攻格外熟练凶猛,给华夏军民带来了惨痛的损失。”
“并且日军对我国资源的勘察,让日本在战争打响后便展开了对我国资源的大肆掠夺。这一切都绝不是日本战士的灵机一动,而是一场提前半个多世纪便开始布局的国家级军事工程。”
“日本之所以敢于悍然入侵,是因为他们已经在地图上完成了不计其数的精神上的入侵。日本用半个世纪在暗中知悉了华夏的每一处村庄、山脉、河流,他们比当时的华夏人还了解华夏。”
“一张地图从来不只是简单的点线面组合,它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国家安全的关键,更能成为战争胜负的伏笔。”
“如今,测绘技术已进入卫星时代,但地图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从未改变。从边境地形到关键基础设施,敌人可能不再背着测绘仪,但窃取信息的手段从未消失。铭记这段被地图记录的侵华阴谋,是为了让我们时刻警惕那些隐藏在平静下的暗流涌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