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千古半帝——李隆基(3 / 4)
说又不说清楚,乃公看不懂。
欺骗自己归欺骗自己,可欺骗过后李隆基不得不在想自己的后半生到底干了什么样的蠢事,竟然被后人这样阴阳。
还千古半帝。
这是什么话?
与其同时已经处于后半期享乐的李隆基则是被气的不轻,千古半帝,后半场专打臭球?
这些话李隆基怎么可能看不懂?
气得他一把将那上好玉做的就被砸在地上,砸的那叫一个稀碎,看的那些瑟瑟发抖跪在地上的宦官和宫女都感到心疼。
这么值钱的东西要是给自己拿出去换钱,家里人这辈子都吃喝不愁了。
可是他们也只能在心里想一想,真敢干的话不被发现还好,被发现的后果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
宋太宗赵光义看到李隆基这条评论顿时哈哈大笑,若非要注意自己形象,他早就捂着肚子笑的满地打滚。
“千古半帝!”
“笑死朕了,这群后人真能取外号,不过还真的贴切,李隆基后半生干的那些事,可不就是半帝吗!”
“那李隆基也不过是登基就继承了唐朝的领土,若是开始就拥有燕云十六州,朕开创的太平盛世绝不会后期被腰斩,那什么安史之乱根本不会出现在我大宋。”
底下一众大宋文武臣子们立刻络绎不绝的送上自己的马屁,马屁之多言语之丰富,让赵光义瞬间飘飘欲仙起来。
唐玄宗!
刘彻细细品味了一下李隆基的庙号,最后说道“玄者玄之又玄,前明后暗。那后人评语里又说李隆基前半生打巅峰赛,后半生专打臭球,那么也就是说这李隆基是前明后昏,把大好的形式自己腰斩,给那唐朝埋下了国都六陷天子九逃的祸根?”
明白了这些的刘彻忍不住啧啧道:“可惜了李世民啊,这么厉害的一个皇帝怎么就生出这样的不孝子孙。”
他可是见过唐朝的地图,那是天幕第一次播放时候,歌唱到唐朝出现的那一幅唐朝地图,那么大的国土就这样中道崩殂,实在是令人叹息。
这个李隆基!
刘彻摇了摇头,都不知该怎样评价这位千古半帝为好。
不过这后人的形容是真的好,半帝,确实只做了一半的事。
刘彻有些好奇,莫非后世之人都有这等才学?
嬴政刘邦等唐朝之前的人都被李隆基的千古半帝给弄得有些懵,随后结合其它评论也明白了李隆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至于他们对李隆基的评价,大概也就是前明后昏之语,年轻时候有干劲,老了就知道享乐不管自家江山。
怎么说呢,有点齐桓公晚年的味。
只是那李隆基的下场是否比齐桓公好,由于缺乏大量信息他们这些李隆基之前的古人也没法知晓,至少要等天幕播放李隆基的事迹才能给李隆基这个人盖棺而定。
乾隆此时也是大笑连连,更是对身边的和珅说道:“朕在位之时,文治武功,震烁古今。李隆基仅得半帝之名,实乃自身不修。若朕遇安史之乱,定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平乱于初萌,保大唐盛世不衰。那李隆基弄出安史之乱这等贻笑天下的昏庸之事还不算,潼关用人举措更是类比崇祯,擅杀大将导致潼关失守又不顾长安百姓,连夜出逃,导致国都沦陷,大唐国运腰斩,徒留笑柄,后世之人评述,恰如其分,可笑,可叹。”
和珅此时也送上马屁:“万岁爷说的极对,那李隆基就是朱祁镇跟朱由检的结合体,潼关用人失误导致反败为胜的机会从此消失,这一点堪比土木堡。删杀大将导致潼关失守,这一点堪比孙传庭被催促出关最后全军覆没。”
“你说的不错,这李隆基把朱祁镇跟朱由检的毛病都犯了一遍,那朱祁镇还敢御驾亲征,可那李隆基事到临头竟然丢下长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