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当世众望刘元海(2 / 4)

加入书签

众军应该谨慎应敌,可现在南北都在吃败仗的情况下,他反而变得激进大胆了起来:“诸位休整也快半个月了,大败之后,我军迟迟不动,敌军定然轻敌。

我们应该出其不意,兵分多路,突然袭击敌营,取胜大有可能!”

而他此前说服了司马颖,也向司马乂征询过意见。

因此,也不等其余诸将的表态,径直以下命令的态度说道:

“不用再商议了,十日之后,我们便再度讨伐赵逆!”

说罢,他直接点将,全军分为两路,由常山王义军组成右路,由刘羡担任主帅,自行挑选将领,共出兵四万人,征北军司组成左路,由卢志作为监军,刘渊担任护军,赵骧、石等人担任先锋,也是派四万人。

这个安排是大部份人能够接受的。

征北军司诸将大部畏战,卢志便令这些人固守后方,只令常山义军,以及哗变中仍能自守的将士出战。

而派出的常山义军与征北军人数相当,也不至于令主次颠倒。

战胜之后,身为北路盟主的司马颖仍然能占据头功。

刘羡来时,卢志就已朝他打好了招呼,因此会议上,刘羡波澜不惊,只是借机暗暗打量周遭,果然在卢志身边看见了一名从未见过的陌生玄甲男子。

此人五十左右年纪,身材高达八尺四寸,比刘羡还要高上三寸。

在众人中,只比刘弘要矮一点。

他的样貌也格外不同,他额头高高隆起,眼神深幽而智慧,其眉骨、鼻骨、颌骨,无不挺直方正。

脸上的皱纹使得他没有年轻人的锋芒毕露,只显出个人性格的刚正不阿。

而蓄有的三尺长须,则给了他一些飘逸脱俗的气质。

这种种元素糅合在一起,令人好似看见了一座浑厚的高山,继而给人一种高山仰止的印象。

果然,等卢志点将的时候,刘羡听到了“刘渊”

两字。

他不禁暗自心想:名不虚传,光从长相来看,这位左贤王就称得上是伟男子了!

更奇特的是,在他的身上,刘羡感受不到一丝胡人特有的焦躁感与疏离感。

好似他不是身处异国他乡,而是一名怀有仁者之心的汉家饱学鸿儒。

会上,刘渊言甚少,但却安之若素。

会上他注意到刘羡的目光,也只是报以淡然一笑。

似乎刘羡不过是偶遇的一名晚辈罢了,并不必放在心上。

这让刘羡愈产生一种冲动,想深入了解,这位匈奴左贤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军议结束后,刘羡便派亲兵去给刘渊递名牒,想要求见一番。

等到用过午膳后,亲兵便回来报信说,刘渊现在正在校场练兵,脱不开身,但刘羡若是坚持想见的话,可以直接过去。

刘羡当然不会挑剔,不如说这样更好,当即就带着石勒走向校场。

南营的校场比刘羡在太行山中建立的校场要宽阔得多,可以容纳近十万人在其中演武列阵。

刘羡来的时候,在校场中操练的,大约也有万余人,这些都是刘渊新领的士卒。

虽然早有预料,但不得不说,进入校场后,看见士卒们的精神面貌,刘羡还是很吃了一惊。

半月之前,刘羡初入朝歌大营时,义军萎靡不振、形同散沙的状态,令刘羡印象深刻。

可现在看来,他们是脱胎换骨了一般,虽然得知要被调入战场,再战敌军,却并未露出沮丧神色。

相反,反而露出兴致高昂,跃跃欲试的神情,似乎将过去的不堪全忘怀了。

刘羡自己也知道,将为三军之胆,如此立竿见影的成效,只能是受了刘渊的影响。

在兵卒的指引下,刘羡来到了校场角落的靶场,可见刘渊正一身甲胄,身边站着几个高大的侍卫,正指导麾下士卒射箭。

有一名士卒射偏了靶子,他便传授经验说:“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