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公竟渡河(3 / 4)

加入书签

当即与两名随从驰回金谷园,将路口留给刘羡与孟平两人。

月色之下,一旁的油菜花起起伏伏,似淡金色的海浪,也恰如刘羡此时的心情,他万万没想到,今日之事,竟会如此峰回路转,让自己得偿所愿。

他回头看孟平,微微躬身,自内心地谢道:“子衡,谢谢你。”

听到这句感谢,孟平也笑了,笑容刚毅又清爽,如另一旁渠水的光纹。

他道:“使君说笑了,您是个好人,虽然我不知道生了什么。

但我知道,大人也很喜欢你,他只是一时有些想不开罢了。”

刘羡也认同这一点,人生总是会偶尔进入死胡同。

可只要看见像青年纯粹的笑容,很多事情就豁然开朗了。

他对孟平道:“那你也替我谢谢元帅,并帮我转告他,他是我心中永远的元帅。”

“好啊!”

孟平也没有多留的打算,他只是由衷地为自己维护了父亲的友谊而高兴,分别前,他又表态道:“使君,以后若有机会,我还想与你跃马疆场!”

刘羡也很喜欢这名青年,他挥手承诺道:“好啊!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有机会的话,我一定带上你!”

说罢,两人各自策马,终于背道而驰。

穿过渠水路口,往东走三里,便是邙山的一个路口。

按照以往的惯例,此处设有一处路卡,不过在此处的仅有几名卫兵,并没有什么军官,自然也拦不住刘羡。

在穿过关卡之后,接下来的一个时辰里,山路上没有再遇到一个人。

一直陪伴着他的,除了树梢止不住的月影外,就只剩下夜枭与乌鸦的呱噪。

而在走到邙山山顶上时,刘羡忍不住回头瞭望,这里正好可以眺望洛阳城。

此时的洛阳城灯火通明,即使在相隔十数里,刘羡也可以看见城池上的喧闹的人影。

若是所料不差的话,此时的孙秀应该已经大获成功,捉拿住了皇后与一干后党吧!

接下来,他打算如何处置这些人呢?诸王之间的和平又能维持多久呢?

刘羡早就知道答案了:这一切将非常短暂,自己必须抓紧时间,为下一次的战乱做好准备。

下了邙山,再往西北处飞驰,深夜的大河形同一条晶莹的玉带,在其中一个毫不起眼的芦苇荡中,一条小船在水流中悄悄起伏。

刘羡靠过去后,可见两男一女坐在船上,女子头戴斗笠,挂有黑纱,赫然是妻子阿萝。

而另外的两名男子,一人是摆渡的渔夫,另一人乃是豫章王舍人,华陶。

原来,经过上次的游猎之后,刘羡对豫章王司马炽的印象极好。

而考虑到此次渡河,要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偷偷安排一条渡河的船只,必须要请一个不被人注目又有权势的人帮忙,司马炽正是最佳人选。

于是刘羡请脩华暗中联系了豫章王司马炽,以将《三国志》草稿赠给司马炽为条件,请他暗中帮忙。

司马炽对刘羡的印象也好,自然是欣然应允,这也就是刘羡在政变前收到的第二封信。

华陶是刘羡的老上级华廙的孙子,他见刘羡到来,松了一口气,上前迎接道:“你总算是来了,我还以为你要失约了。”

“怎敢怎敢,多谢华君了,也望替我转告豫章王殿下,现在非常时间,在洛阳要多加小心。”

“知道。”

华陶客气后,又交待道:“渡河之后,河对岸有一辆马车,但没有马夫,里面装了十块金饼作为盘缠。

至于以后去哪里的事情,我就不多问了,只能靠你自己。”

说罢,刘羡与他行礼告辞,牵了马上船。

上船后,他一把握住阿萝的手,阿萝虽没有多言,但刘羡敏锐地察觉到,她的掌心全是汗水,身子也微微抖,刘羡这才想起来,这是她第一次离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