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伐吴大军凯旋(3 / 4)

加入书签

左边的那个是何攀,中间个子稍高的是谯登,与王公最近的是罗尚,最右边的是李毅,全是蜀中的高门名士,也都是我的老相识。”

话音刚落,人群中忽然爆出欢呼鼓噪之声,数十万人的高呼仿佛漫无边际的海啸,将其余的嘈杂声音尽数压了下去。

原来是东吴的俘虏到了。

吴主孙皓与宗室重臣数百人,全都身着素衣,被无数背弓矢持槊戟的军士挟制,站在驽马挽车之上,缓缓通过大道。

而刘羡的目光扫过俘虏,立刻就被吴主孙皓吸引住了。

孙皓今年三十九岁,但样貌很年轻,皮肤也白皙,眼神极其阴鸷,仿佛藏有躁动的幽灵。

刘羡与他对视的一瞬间,竟有被“刺”

了一下的错觉。

刘羡揉了揉眼,抬头再去看,现孙皓竟仍盯着自己,神情仿佛是一只受伤的饥鹰。

但这只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队伍行进中,他片刻间就离开了刘羡的视线。

而看着孙皓的背影,刘羡在心中思忖,方才的对视是否是一种错觉。

俘虏押走后,围观的百姓渐渐安静下来,最后殿后上场的军队是许昌戍卒,他们人数众多,每走一步地面都是一震,在为军官的带领下,他们齐声高唱一军歌;

“猃狁背天德,构乱扰邦畿。

戎车震朔野,群帅赞皇威。

将士齐心旅,感义忘其私。

积势如郭弩,赴节如机。

嚣声动山谷,金光曜素晖。

挥戟陵劲敌,武步蹈横尸。

鲸鲵皆授,北土永清夷。

昔往冒隆暑,今来白雪霏。

征夫信勤瘁,自古咏采薇。

收荣于舍爵,燕喜在凯归。”

这诗歌也是张华所写,名为《劳还师歌》,不同于《命将出征歌》庄重慷慨的曲调,这歌雄壮中不失欢乐,激昂中又充满进取,似乎在寓意着一个新的美好和平年代的到来,悄无声息间,所有人的面孔上都带有一丝笑容,哪怕是战败方的俘虏,心中也会存有一些对和平的向往与渴望吧!

随着歌声结束,所有献礼军队都已抵达,天子也终于露面,在露台上接见凯旋将领与俘虏。

由于相隔太远,刘羡看不清露台上天子的面孔,只是觉得黄袍与华盖美丽,配以周围山林般不可胜数的卫士兵戈,更彰显出帝皇的至尊权力与无上威严。

可在接收吴国国玺时,一阵清风掠过露台,令天子身影有些摇晃。

在刘羡看来,这似有一种美人般的苗条与脆弱,甚至让他联想到弱不禁风。

不过片刻后,刘羡就注意到天子身后的父亲。

此时刘恂与西晋的几名公爵并列在第二排,身子有些伛偻。

这让刘羡有些费解,在他心目中,刘恂对待他人或许残暴,但是却极其注意形象,或者说极为自尊,无论出现在何地,都不愿意露出半分落魄之象。

而今天,刘羡似乎从中看到一些凄凉。

在很多年以后,刘羡回想起这个场景时,他已完全明白了父亲的想法。

毕竟在他的旁边,是汉献帝刘协的长孙山阳公刘康,在他的前面,则是魏武帝曹操的孙子陈留王曹奂,吴大帝孙权的孙子孙皓,如今正向天子献玺。

东汉与三国君主的后代们,如今都匍匐在司马氏的脚下了,这是否意味着,过去的辉煌终将一去不复返呢?不管以后有没有答案,至少在当时,安乐公是肯定没有答案的,他对未来只有漫长的绝望。

但对于如今的天子司马炎来说,他的喜悦也是遮不住的。

此番征吴是他力排众议,结果大获成功,统一神州,这让他大喜过望。

在凯旋礼结束后,他不令群臣诸将回家,而直接在皇宫中设宴招待大家。

众人通宵畅饮,主客尽欢,一直到第二天快天黑才散去宴席。

短短半年之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