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抉择(2 / 4)

加入书签

在瓷杯里,递到成彦面前——杯壁温得刚好,不烫也不凉,是她习惯的45度,“刚跟陈导通了电话,他说海外拍摄能启用‘档期弹性机制’,专门预留15天国内补拍时间。

要是《幕后之光》要拍张师傅和景德镇老伙计的对手戏,你飞回来拍,机票食宿他全包,还说‘不能让好匠人等好故事’。”

成彦接过茶杯,指尖绕着杯沿转了两圈:“可你怎么办?要帮我盯后期,还要陪张师傅拍素材,老周那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拍高兴了能忘了收设备,你得跟着兜底——会不会太累?”

“累什么?”

顾怀安笑了,从背包里掏出个巴掌大的黑色硬盘,外壳上贴着片小小的瓷片贴纸,“我把《青釉》的主题曲小样导进去了,你听听——加了点景德镇的瓷笛声,是我找王师傅录的,他吹瓷笛时手指会按在瓷孔边缘,能调出‘砂粒蹭釉’的声儿,再混上佛罗伦萨教堂的钟声,像‘中国瓷釉碰着欧洲石墙’。”

他坐在成彦旁边的椅子上,手指轻轻点了点剧本上“佛罗伦萨陶瓷博物馆”

的标注,“我查了,拍摄中期刚好赶上佛罗伦萨的‘陶瓷文化周’,到时候你可以带《幕后之光》的片段去参展——去年文化周吸引了2o万游客,其中12是冲着非遗项目来的,咱们的纪录片说不定能圈一波国外粉丝。”

成彦戴上耳机,瓷笛声混着教堂钟声慢慢飘出来——开头的瓷笛像在磨瓷坯,轻得脆,后面的钟声沉得像釉色凝结,两种声音撞在一起,竟没半点违和。

她眼前突然浮现出画面:她蹲在佛罗伦萨博物馆的展柜前,指尖隔着玻璃碰青花瓷,顾怀安坐在旁边的钢琴前,弹的正是这段旋律,展墙上挂着张师傅的拓片,淡青色的飘带在灯光下像要飞起来——这些画面太暖,让她的眼眶慢慢红了。

“其实你早就想接了,对不对?”

顾怀安看着她的侧脸,声音轻得像瓷笛的尾音,“昨天你翻剧本时,手指在‘陶瓷修复’那几页停了三分钟,还特意折了角;早上问我佛罗伦萨的天气,说‘不知道冬天拍外景会不会冻手’,连细节都想到了——别因为《幕后之光》捆着自己,这是你应得的机会。

你把国内匠人拍给中国人看,现在该让外国人也看看,咱们的匠人手艺有多好。”

成彦摘下耳机,眼泪终于掉下来,砸在剧本封面上,晕开一小片墨痕:“可我怕……怕我走了,团队会乱,怕张师傅等我太久会失望,怕6oo万观众等急了……”

“张师傅不会失望的。”

顾怀安掏出手机,点开张师傅来的语音,按下播放键时特意调大了音量——老人的声音里带着瓷土的糙意,像在耳边磨滑石:“成丫头,我跟景德镇的王师傅说了,你去国外拍好戏,我们先把瓷坯备好,等你回来咱们一起拓!

王师傅手上有块烧瓷时烫的疤,跟我补壁画时划的疤像兄弟,到时候让你看看,俩老匠人怎么把‘敦煌飘带’拓在景德镇瓷上!”

成彦听着语音,破涕为笑,眼泪还挂在睫毛上就弯了嘴角。

小夏在旁边趁机推了推她的胳膊:“姐你看!

张师傅都把瓷坯备好了!

陆哥也说,平台愿意追加2oo万预算,专门请个跟过陈导的副导演来帮顾老师盯现场,那副导演上次跟陈导拍过非遗题材,知道怎么抓匠人细节——你就放心去吧,咱们团队没你想的那么脆弱!”

顾怀安站起身,从脖子上解下个桃木护身符——护身符比拇指略大,上面刻着朵小小的栀子,花瓣纹路深得能卡住指尖,中间嵌着片米粒大的拓片碎片,是淡褐色的,“这是我去年去敦煌时,张师傅帮我求的,找庙里的师傅开了光,说能保平安。

里面的拓片碎片,是咱们第一次拍张师傅补飘带时,他不小心掉在沙地上的,我捡回来洗干净,嵌在里面了——你看,这碎片边缘还有点沙粒的糙感,像带着敦煌的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