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新的企划(2 / 4)

加入书签

雨里两小时,烧仍坚持调灯光”

陆岩凑过来看,手指轻轻戳在张师傅的画像上,眼神里满是惊讶:“你想做纪录片?拍这些幕后工作者?”

他顿了顿,又皱起眉头,把没喝完的冷咖啡推到一边,“你知道做纪录片有多难吗?上次那个拍非遗的纪录片,投资方要求加流量明星客串,结果匠人镜头被剪得只剩3分钟,观众骂‘挂羊头卖狗肉’,最后播放量不到8o万,投资方亏了2oo万,连导演都辞职了!”

他说着就从文件堆里翻出一份《2o24年纪录片行业报告》,上面用红笔圈着“平均招商额下降15,7o纪录片因资金不足停拍”

,“你这企划,比那个还‘冷门’——没有流量明星,没有狗血剧情,谁愿意看?”

成彦没急着反驳,翻到笔记本中间一页,上面贴着张打印的调研表,数据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着:“陆哥,我查了影视行业协会的报告,影视幕后工作者(修复师、场记、服装师等)年均曝光时长不到2小时,媒体曝光率不足5,观众能叫出名字的不到1。

但上个月的调研显示,观众对幕后内容的关注度同比增长3o,有62的观众说‘想知道电影里的警服是谁做的,壁画是谁修的’。”

她的指尖划过“62”

那个数字,眼神很认真,“我在江南遇到个竹编老匠人,他叫周阿公,编了四十年竹篮,手指上的老茧比硬币还厚。

我问他‘想不想上电视’,他说‘不想,就想把竹编教给年轻人’。

可现在没人知道他,等他走了,这手艺可能就没了。

我想拍他们,不是为了热度,是想让这些‘光’被看见。”

小夏嚼着芡实糕,凑过来看调研表,突然指着其中一行说:“姐!

你看这个!

有35的观众愿意为幕后纪录片付费,比去年多了12!

咱们可以搞‘会员抢先看’,说不定能赚点钱!”

她掏出手机,手指飞快地打字,“对了,我刚才听王姐说,林枫那边最近也在搞‘文化类内容’,叫什么《匠人故事》,找了刚火的小鲜肉李昊当主持人——就是那个连‘经纬度’都说成‘经纬线’的爱豆!

王姐说他们拍的时候,让匠人替李昊编竹篮,李昊只负责摆姿势,还买了李昊体验非遗匠人故事开播倒计时好几个热搜,现在热搜前排全是他的粉丝刷‘哥哥好努力’!”

这话让成彦翻笔记本的手顿了顿,指尖捏着书页,指节微微白。

她想起在江南遇到的那个私生饭——当时那人举着相机躲在树后,镜头对着她,连她买芡实糕的样子都拍;还有陆岩之前说的“林枫总爱蹭热度,抢资源”

,心里轻轻“咯噔”

一下:林枫会不会是想抢在她前面,用流量包装“伪匠人”

内容,让观众以为“幕后就是摆拍”

,真正的幕后工作者反而更没人关注?

“我知道林枫那档节目。”

陆岩的脸色沉了下来,点开电脑里的一个文件夹,里面存着几张截图——有李昊拿着竹编摆拍的照片,竹编上的纹路歪歪扭扭,明显是别人编好的;还有一段花絮,李昊嫌竹编扎手,皱着眉头把竹丝扔在地上,嘴里念叨“这破东西有什么好拍的”

“之前有个做非遗文创的品牌想跟咱们合作,后来被林枫截胡,他跟品牌说‘我的节目有流量,能帮你们卖货’,结果品牌的竹编筐只卖了5o个,还全是李昊的粉丝买的,普通观众根本不买账。”

成彦看着截图,心里更沉了。

她想起张师傅修复壁画时的样子——他蹲在地上,手里捏着小刷子,半天不动一下,说“修复不能急,不能掺假,不然对不起老祖宗”

;想起服装师李姐为了苏清的警服,手工缝补7次领口,说“警服得挺括,不然演员穿在身上没气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