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助阵(2 / 5)

加入书签

,毕竟维也纳音乐节是他筹备了半年的项目。

她攥着方案纸的手指紧了紧,纸页被捏出一道深深的折痕:“你怎么来了?不是说今天飞维也纳吗?音乐节那边……”

“推了。”

顾怀安从琴盒里拿出个银色的迷你音箱,音箱侧面贴着张小小的敦煌壁画贴纸。

他插上u盘,手指在音箱按钮上顿了顿,“音乐节组委会说可以延期到下个月,但你们这纪录片不能等。

上次在敦煌,张师傅跟我说‘修复壁画要趁颜料没干,不然补上去也粘不住’,做真实的内容也一样,得趁观众还愿意为‘真’买单,不然以后全是摆拍的假东西了。”

他说着就按下了播放键,手机屏幕亮了一下,弹出三条未读消息,都是维也纳音乐节组委会来的,最后一条写着“期待您后续的参与,祝您一切顺利”

音箱里突然流出旋律——开头是筚篥的悠长调子,像敦煌的风刮过空荡荡的洞窟,带着点苍凉;接着加入竹笛的清脆,像江南的雨打在荷叶上,软乎乎的;中间混着轻轻的木鱼声,节奏跟张师傅刷颜料的“沙沙”

声格外响;最后落回钢琴的软音,像傍晚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暖得人心头痒。

成彦的指尖跟着旋律轻轻敲桌,突然想起在江南古镇的那个傍晚——她坐在河边的竹椅上,看老匠人编竹篮,竹丝穿过竹篾的“吱呀”

声,混着河边的蛙鸣,跟现在的旋律莫名契合。

她的眼眶慢慢热了,赶紧别过脸,怕被人看见,却没注意到顾怀安正看着她,眼神里带着点温柔的笑意。

“这旋律……绝了!”

陆岩凑到音箱边,耳朵几乎贴紧了音箱外壳,连里面轻微的电流声都没放过。

他之前听惯了那些商业化的“罐头音乐”

,还是第一次觉得,音乐能把“地方的味道”

装进去,“顾怀安,你这是把敦煌的沙子和江南的水,都揉进旋律里了啊!

比我上次听的某部院线电影的配乐还带感!”

顾怀安笑着把乐谱推给成彦,指尖划过其中一页的批注:“还没写完,想加段民乐合奏。

我已经联系了李教授——就是那位弹琵琶的民乐大师,他说愿意免费出镜演奏,还说‘能为真实的匠人作曲,是我的荣幸’。”

他顿了顿,调出手机里的聊天记录,屏幕上是他跟李教授的对话,李教授还了段自己弹琵琶的语音,“李教授跟我爷爷是旧识,去年某顶奢请他去站台,给了2oo万出场费,还送了套定制的紫檀木琵琶,他都没答应,最后让助理把琵琶捐给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民乐系。”

“还有影视配乐师陈老师,”

顾怀安继续说,手指往下划屏幕,“他主动找的我,说‘早就看不惯林枫搞的那些伪匠人内容了’。

他还说要把自己的工作室借给咱们用,免费提供录音设备——他的工作室里有台老钢琴,还是他爷爷传下来的,上次给电影《山河令》做配乐时,就是用的这台琴。”

“陈老师?就是那个拿过金马奖最佳配乐的陈默?”

刚从外面进来的老周突然开口,他手里还拎着个黑色的相机包,镜头盖都没摘就站在门口,显然是被音乐吸引了,“我去年拍《古建修复师》时,想请他做配乐,他说‘只做有灵魂的内容’,直接给我拒了!

没想到他愿意为咱们这纪录片出山!”

小夏突然从椅子上跳起来,手机“啪”

地掉在桌上,屏幕亮着粉丝群的聊天界面。

她赶紧捡起手机,手指飞快地打字:“我的天!

李教授+陈默+顾怀安,这配置也太顶了吧!

比林枫找的那个流量明星强一百倍!”

她说着就把手机怼到成彦面前,“你看!

那个流量明星上次直播弹琵琶,连琴轴都拧反了,还说‘这是古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