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筹备(1 / 4)

加入书签

星耀会议室的空调风带着点旧滤网的味道,吹得桌上的文件边角轻轻卷。

长桌是实木的,边缘被磨得亮,还留着几道深浅不一的划痕——最深的那道是去年拍《文化寻踪》时,陆岩急着拍板预算,拳头砸出来的。

白板上贴满了泛黄的便签,有的被咖啡渍晕成浅褐色,有的画着歪歪扭扭的箭头,最角落那张还写着“记得买溶咖啡”

,是陆岩昨晚熬夜写企划要点时随手贴的。

成彦推开门时,手里的棕色皮面笔记本蹭到了门框,出“咚”

的轻响。

她穿了件浅青色衬衫,袖口绣的小栀子被风吹得晃,是江南古镇裁缝铺的老匠人帮她绣的,针脚密得能看清花瓣的纹路。

刚走到桌前,就被小夏拽着胳膊拉到座位上,姑娘的丸子头歪了半边,粉色笔记本往她面前一递:“姐!

你看我列的采访提纲,连张师傅早上几点开始修复壁画都问了!”

笔记本封面的栀子挂件晃来晃去,是成彦在江南给她买的。

“人齐了,别唠了。”

陆岩揉着黑眼圈,指腹下的皮肤皱,像揉了团皱纸。

他把一杯热咖啡推到成彦面前,马克杯上印的星耀1ogo掉了块漆,杯底还沾着点昨晚的咖啡渣,“王姐刚跟我吐槽,说某平台的招商总监一听‘纪录片’,直接说‘除非有顶流主演,不然免谈’,你这企划得拿出真东西,别光靠‘情怀’。”

成彦点点头,翻开笔记本——第一页夹着片干枯的江南枫叶,叶脉清晰得像画上去的,旁边贴着张拍立得,是张师傅蹲在敦煌洞窟里修复壁画的样子,老人的老花镜滑到鼻尖,手里捏着3毫米的小刷子,半天没动一下。

她指尖轻轻碰了碰拍立得,声音比平时沉了点:“上个月在江南,我住的民宿楼下有个竹编作坊,阿婆每天天不亮就开门,编竹篮时手指要弯成很怪的角度,指节上全是老茧。

有天我问她‘编了这么多年,想过被采访吗’,她笑着说‘编好竹篮就行,谁会看我啊’。”

说到这,成彦的眼眶有点红,她赶紧低头翻页,指尖划过“行业数据”

那栏:“我查了影视行业协会的报告,去年上映的12o部电影里,幕后工作者(场记、服装、灯光)的平均曝光时长只有o3秒部,比片尾广告还短。

但粉丝群里,有47的人说‘想知道苏清的警服是谁做的’,还有32的人问‘敦煌壁画修复要学多久’——这些声音,就是咱们做《幕后之光》的理由。”

“理由好听,可钱难拿啊。”

王姐推了推眼镜,镜框滑到鼻尖,她伸手扶了扶,从文件夹里掏出份打印好的报告,第17页用红笔圈着“2o24年纪录片招商成功率12”

,旁边还写着“某s+及纪录片投资8oo万,播放量仅3oo万”

,“上次我跟某平台谈《敦煌修复师》短片,对方说‘花5o万拍素人,不如花1oo万请个流量明星拍v1og’,最后连合同都没谈拢。”

她顿了顿,手指敲了敲报告上的“流量明星纪录片平均播放量12亿”

,语气里带着无奈,“现在行业就这样,没明星撑场,平台不敢投。”

“可咱们的不一样!”

小夏“啪”

地拍了下桌子,粉色笔记本差点滑掉,她赶紧攥紧,指腹蹭过页面上的涂鸦,“姐拍的是真实细节!

比如张师傅修复壁画时,每刷一下都要屏住呼吸,怕吹跑颜料;场记小林的笔记本上,记着‘3月15日拍雨戏,成彦姐冻得膝盖红’,连天气温度都写了!

这些比明星摆拍的‘匠人日常’真实多了!”

她掏出手机,点开粉丝话,屏幕上全是“期待《幕后之光》”

的留言,“你看!

姐刚了条‘筹备幕后纪录片’的微博,1小时转破1o万,比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