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新挑战(2 / 3)
!
要是知道你选了文化类节目,会不会……会不会有点失望啊?”
成彦接过小夏递来的粉丝留言截图,上面有粉丝说“彦彦子玩游戏肯定飒!”
“想看彦彦子跟其他艺人互动!”
,但也有粉丝说“不管彦彦选什么,我们都支持,只要她开心就好”
“希望彦彦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别太累”
。
她笑着把截图推给小夏:“你看,粉丝比我们想的更懂我。
而且,说不定她们看了节目,也会喜欢上非遗呢?上次我了母亲做手工活的照片,不是有很多粉丝说想学习吗?这也是一种传递啊。”
正说着,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穿棉麻衬衫的女人走进来,手里拿着个旧布包,包上绣着朵浅紫色的玉兰花,针脚细密。
“成彦老师,您好,我是《指尖上的非遗》的制片人李姐。”
她递过来张名片,纸质是粗糙的牛皮纸,上面印着“走访非遗,传递温度”
八个字,“我听说您在考虑我们的节目,特意过来跟您聊聊——我们节目没有剧本,没有竞技环节,就是跟手艺人一起生活,学做手工,听他们讲传承的故事。
比如去苏州缂丝工坊,我们会跟手艺人学穿经显纬,可能一天只能织出一寸布;去景德镇,要从揉泥开始学,可能烧十窑才能出一件满意的瓷器。”
李姐打开布包,拿出块巴掌大的缂丝小样,上面绣着朵栀子花,花瓣的颜色从浅白到米黄,过渡得自然又柔和。
“这是我去年去苏州拍的,手艺人王师傅花了三天才织好。”
她把小样递到成彦面前,“您摸摸,这丝线是桑蚕丝,要先煮、再染、再劈丝,劈到比头还细,才能织出这种层次感。
王师傅说,缂丝就像人生,急不得,得一针一线慢慢来,错了一针,整幅作品就毁了——我觉得,演戏跟缂丝也有点像,得慢慢磨,才能出好作品。”
成彦的指尖轻轻碰过缂丝小样,细腻的丝线贴着皮肤,像母亲的手在轻轻抚摸。
她想起母亲做手工活时,总是坐在窗边,阳光落在她的手上,丝线在布面上慢慢铺展开,母亲说“做手工要耐得住性子,急了就做不好”
。
现在听李姐这么说,心里突然有种莫名的共鸣——拍戏不也是这样吗?急着出成绩,反而会丢了角色的魂。
“李姐,我确定了,我选这个节目。”
成彦的眼神亮了亮,“我想跟着王师傅学缂丝,也想跟景德镇的师傅学揉泥——我母亲喜欢手工,等节目录完,我想把自己做的小瓷器送给她,告诉她‘我也学会耐着性子做一件事了’。”
李姐的眼睛瞬间亮了,从布包里掏出本手写的笔记,上面记满了手艺人的联系方式和故事:“太好了!
我这就回去跟团队说,把苏州缂丝工坊安排在第一站!
对了,行业里有个数据您可能不知道,文化类节目的核心观众留存率特别高,能到65,比流量综艺高2o——这些观众虽然不多,但都是真心喜欢节目内容,会跟着节目关注非遗,也会关注参与节目的艺人。
上次有个艺人参加我们的节目后,路人好感度提升了3o,还接到了非遗相关的公益代言,这也是一种收获啊。”
陆岩看着眼前的场景,终于松了口气,端起冷咖啡又喝了口,这次眉头没皱:“行吧,你都把道理说透了,我还能反对吗?不过我得跟节目组谈,要保证节目质量,不能为了博眼球加乱七八糟的环节。
还有,安全问题要做好,去工坊的路可能不好走,得安排好随行人员。”
李姐笑着点头:“您放心,我们节目做了三年,安全措施很到位,每个艺人都会配专属的生活助理和医疗包。
而且,我们还会给艺人准备手工工具包,里面有手套、围裙,还有手艺人写的入门手册,都是实用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