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用眼神演戏(1 / 4)

加入书签

试镜室的门推开时,先闻到股淡淡的檀香——是张导案头那只青釉香炉飘出来的,炉身裂了道细痕,还是去年拍权谋剧时磕的,他说“带着点疤的香炉,熏出来的香更有故事感”

房间不大,正中央铺着块褪色的青灰色地毯,地毯上的绒线起了球,是之前试镜的演员踩多了磨的;旁边摆着个缺口的粗瓷碗,碗沿沾着点褐色的粥渍,像刚煮过稀粥没洗,旁边那半块干硬的窝头,表皮还裂着细纹,是道具组特意做的“放了三天”

的效果。

张导坐在最里面的藤椅上,手里捏着支黑杆钢笔,笔杆上刻着细小的“张”

字,是他儿子小时候送的,笔尖悬在剧本上没动,剧本页脚折了道深痕,是“苏锦”

那场戏的标记;制片人李姐坐在旁边,面前摊着张米黄色评分表,表上“角色理解力”

“细节处理”

“情绪层次”

三栏都画了红笔重点线,“细节处理”

那栏旁边还写了个“!”

,像是提前叮嘱自己要重点看。

张导的助理小吴站在角落,手里攥着个银色计时器,指腹在“开始”

键上蹭来蹭去,没敢按——他跟张导三年,知道这位导演最烦“卡时间试镜”

,除非自己说开始。

“成彦是吧?”

张导抬眼,声音不高却压得住场,钢笔尖在剧本“苏锦”

的名字上轻轻点了下,点得有点重,把纸戳出个小坑,“今天不按你准备的来,抽片段——桌上三个牛皮纸信封,选一个,里面是无台词戏,2分钟。”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成彦的素裙,裙摆上沾了点浅灰的绒线,是刚才在等候区蹭的,他没说,反而补了句行业冷知识:“无台词戏别靠哭、别靠喊,就看你能不能把‘话’藏在眼神里。

苏锦这角色,心里的苦比嘴里的多,露出来的情绪要是有十分,藏着的得有二十分——你要是只演表面,那就算了。”

成彦走到桌前,指尖在三个信封上顿了顿——最左边的信封角翘得厉害,边缘还沾了点浅褐色的茶渍,像是之前有人端着茶捏过,茶渍边缘留着半道右手食指的指纹,说明那人习惯用食指顶信封;中间的信封贴得严严实实,连胶水印都没露;最右边的信封上画了个小叉,像是被人标记过“不好演”

她犹豫了两秒,最后捏着最左边信封的翘角,轻轻一抽——纸质摩擦的声音在安静的试镜室里格外清楚,小吴手里的计时器“嘀”

地响了声,他赶紧按了静音,脸有点红。

展开纸条时,指尖蹭过纸面的糙感,上面是张导的字迹,力透纸背:“苏锦在破庙煮稀粥,刚把粥盛进碗,就见当年抄家的仇人挎着刀路过,刀鞘上的铜环晃得刺眼。

她手里的碗晃了晃,粥差点洒出来,想冲出去又想起娘临终前抓着她的手说‘活下去’,最后低头扣住碗沿,指甲掐进粗瓷纹里,看着仇人走远。

道具:粗瓷碗、半块窝头。”

纸条末尾还画了个小圈,像是提醒“重点看扣碗”

“准备1分钟。”

李姐抬腕看表,银色手表的表盘上沾了点灰尘,她用指腹蹭了蹭,指针正好指向15:o8,“补充个冷知识:古装剧无台词戏最忌‘现代小动作’,比如攥拳、咬嘴唇,这些都是现在人才有的习惯。

苏锦是清代书香门第出来的,再落难也会‘藏’,要靠‘攥袖’‘扣指’‘呼吸变缓’这些细节——上次有个艺人演这场戏,直接把碗摔了,张导当场就把她的名字划了。”

成彦走到地毯旁,弯腰拿起粗瓷碗——碗沿的缺口硌得指尖疼,像苏锦心里没愈合的疤,碗底还沾着点干硬的粥粒,蹭在掌心有点痒。

她低头看着碗里的“稀粥”

(其实是空的),忽然想起在地下室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