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新团队的第一次会议(3 / 4)
还让我帮她要签名呢!”
小夏说着,还从包里掏出个小本本,上面记着粉丝的留言,比如“想看彦彦的练歌笔记”
“想听彦彦讲创作故事”
,每条后面都画了个小对勾。
阿凯也眼睛亮了,抬手把棒球帽扶正,露出点兴奋的神色:“这个主意好!
我们可以在微博搞个话题成彦的练歌笔记,初期目标阅读量1ooo万,不用买热搜——上次帮苏沐搞‘编曲草稿’话题,全靠粉丝自转,最后阅读量破了2ooo万,还上了自然热搜!
而且成本低,就花点打印笔记的钱,比买热搜划算多了——我之前对接过一个新人,买了个‘xx努力练歌’的热搜,花了8万,结果评论区全是‘营销号滚’,反而亏了!”
阿凯说着,还翻出手机里的热搜数据截图,指着其中一条:“你看,这个新人就是因为买热搜太急,最后路人缘崩了,专销量才3万张,比预期少了一半。”
成彦坐在旁边,看着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心里像被晒了太阳似的暖。
林薇捻着笔记本边角,认真记录每个想法;小夏的樱桃绳随着点头晃来晃去,手里的笔不停;阿凯时不时扶正棒球帽,兴奋地翻着案例截图——他们讨论的不仅是工作,更是把她的需求放在了心上,连“练歌时要不要准备加湿器”
这种小事都提到了,说“北方冬天干燥,嗓子容易哑,得在录音棚放个加湿器”
。
成彦低头看了眼桌上的保温杯,杯套上的“彦”
字歪歪扭扭,却透着股真心。
她忽然想起去年在地下室的日子——那时候她租的房子没有暖气,冬天练歌冻得手指僵,只能抱着热水袋;有次因为低血糖晕倒在练歌房,醒过来的时候身边没人,只有桌上冷掉的泡面;订外卖的时候总忘记备注“不加香菜”
,每次都得挑半天,最后干脆不吃,饿到胃疼。
那时候她从来不敢想,会有一群人记得她的饮食习惯,记得她练歌的时间,甚至记得她喜欢的薄荷糖口味。
“对了成彦老师,”
林薇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张打印纸,纸上印着星耀录音棚的预约表,“我帮您订了每周二和周四下午2-5点的档期,都是隔音最好的2号棚——那个棚里的麦克风是德国进口的,苏沐老师录《巷口》就是用的那个,她说比外面商业棚的麦克风清楚多了,能录到声音里的‘小细节’;您要是觉得时间不合适,我们随时改,比如您想早上练歌,我就跟录音棚那边协调,把早上的档期留给您。”
林薇说着,还在预约表上圈出2号棚的位置,旁边画了个小笑脸。
“还有还有!”
小夏凑过来,声音里带着点骄傲,“我跟王阿姨打好招呼了,您练歌累了可以去茶水间休息,王阿姨会给您煮银耳羹——她煮的银耳羹可好喝了,放了冰糖和莲子,苏沐老师录专辑的时候,每天都喝两碗,说‘比润喉糖管用’;王阿姨还说,您要是想吃什么,提前跟她说,她给您做——她最会做红烧肉,上次苏沐老师吃了三大块!”
小夏说着,还咽了咽口水,像是想起了红烧肉的味道。
阿凯也赶紧接话,手指在平板上划着:“宣传方案我再改两版,明天给您看——比如您想重点推顾怀安老师写的《雾里桥》,我们可以把宣传重心往‘合作创作’上靠,点您和顾老师讨论歌词的片段,突出您的‘创作型歌手’定位,而不是单纯的‘选秀冠军’——现在观众反感‘流量冠军’,更吃‘有实力的创作者’这个人设,苏沐老师就是靠‘创作型歌手’人设,圈了很多死忠粉。”
阿凯说着,还翻出苏沐的粉丝画像:“你看,苏沐的粉丝里,8o是因为她的创作关注她,比靠颜值圈粉的艺人粉丝留存率高多了。”
成彦看着眼前这三张鲜活的面孔,心里忽然涌起股说不出的踏实。
林薇眼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