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录音室的共鸣(1 / 4)

加入书签

下午三点的录音棚,墙面贴着深灰色的吸音棉,摸上去像揉皱的绒布,把外界的喧嚣全裹成了闷响。

只有调音台的指示灯在暗里闪着淡蓝的光,像落在黑夜里的星星,映得顾怀安面前的显示屏泛着冷光。

成彦站在录音间中央,电容麦克风架在金属杆上,银灰色的网罩上还沾着点上次录音留下的细尘——顾怀安刚才特意从背包里翻出块棕色麂皮布擦了半天,布边都磨起了毛,是他用了五年的老物件,擦的时候动作轻得像在摸吉他弦:“电容麦要干净,收音才透,不然会有杂讯卡在高频里,后期都不好修。”

成彦攥着麦架的金属杆,指腹能摸到上面细细的防滑纹路,手心的汗把杆身浸出一圈淡湿的印子。

她低头看了眼脚边的歌词本,封面是小晚帮她包的牛皮纸,上面画了朵歪歪扭扭的小雏菊,花瓣上还沾着点荧光笔的亮粉,是昨天晚上小晚熬夜帮她标歌词重音时蹭上的。

口袋里的监听耳机线绕了两圈,她无意识地用指尖捋着线,心里像揣了只乱撞的兔子——刚才来的路上,她把《十年霜》的歌词念了不下十遍,可一进录音棚,还是觉得嗓子紧。

玻璃窗外,顾怀安坐在黑色皮质调音椅上,椅背上搭着件深灰色针织衫——是他早上来的时候穿的,刚才嫌热脱了,袖口还留着他弹吉他时磨出的浅痕。

他指尖在推子上轻轻敲着,节奏是《十年霜》的主歌节拍,面前的显示屏分了八轨,每轨标着不同的颜色:小提琴是浅黄,大提琴是深棕,钢琴是米白,碰铃是银灰,最中间的人声轨是淡粉,像特意为她调的色。

他抬眼望过来,隔着玻璃比了个“ok”

的手势,嘴角弯了弯,露出点浅浅的梨涡——这是成彦第一次见他笑出梨涡,之前总觉得他太严肃,像块冰,现在才现,冰下面藏着温软。

“监听耳机调好了吗?音量别太大,不然会炸耳朵。”

顾怀安的声音透过耳机传过来,带着电流的轻微杂音,却像浸了温水,“我把人声轨的压缩比例调到1:2了,你的声线软,压缩太狠会丢情感,这个比例刚好能把气息里的细节留住——这是录民谣的‘黄金压缩比’,以前录deo时试过很多次。”

成彦赶紧点点头,伸手把耳机音量往小调了点,指尖碰到耳罩上的海绵,软得像云朵。

她低头看了眼手里的笔记本,飞快地写下“人声压缩1:2,保细节”

,字迹比平时深了点,笔尖把纸页戳出了浅浅的印子——她怕自己忘了,这些专业的细节,顾怀安不说,她可能练一百遍都悟不出来。

“各轨准备,先来主歌第一遍,不用急,找感觉就行。”

顾怀安的手指落在“播放”

键上,指尖悬了两秒,才轻轻按下去。

前奏的小提琴声从耳机里淌出来,细弱却绵长,像十年前冬天老家巷口的风,裹着点煤烟味,还带着妈妈煮胡椒汤的热气。

成彦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把歌词本往麦架旁挪了挪,指尖碰到纸页上的小雏菊,突然就想起小晚昨天说的“彦姐,你唱的时候别想输赢,就想把心里的话告诉妈妈”

她睁开眼,刚好对上玻璃窗外顾怀安的目光——他正盯着显示屏上的波形,眉头微蹙,睫毛在眼下投出淡淡的阴影,手指悬在大提琴轨的推子上方,像随时准备接住她的声音。

成彦突然就不慌了,开口唱“十年霜,落满了旧巷”

,声音比排练时稳了很多,气息贴在嗓子里,没飘,连自己都能听见“巷”

字尾音里的颤,像风扫过旧巷的墙。

唱到“妈妈煮的胡椒汤,暖了我半个晚上”

时,她余光瞥见顾怀安的手指动了——轻轻往上推了推大提琴轨的推子,淡棕色的波形瞬间高了点,低音像潮水一样裹上来,刚好托住她的人声,像小时候妈妈坐在床边,用手轻轻托着她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