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寻找一个影子(1 / 4)
下午五点的夕阳,透过陈导办公室的破窗户,在地板上投出块斜斜的光斑。
光斑里飘着的灰尘,落在堆了半人高的剧本上,最上面那本《霓虹下的尘埃》封皮,被咖啡渍晕出片浅褐色,是上周他熬夜改剧本时洒的,现在还能闻到淡淡的溶咖啡味。
办公室在文创园最角落,租金每月8oo块,墙皮掉了大半,露出里面的红砖,砖缝里还卡着片2o年的日历纸,上面用红笔写着“拍流浪歌手素材”
,却没来得及划掉。
墙角堆着三个旧纸箱,最上面的箱子敞着口,露出里面蒙尘的奖杯——除了那个当烟灰缸的“金镜头奖”
,还有个“最佳纪录片新人奖”
,底座缺了个角,是当年搬办公室时摔的,现在还能看到修补的胶水印。
箱子旁边摆着个缺角的搪瓷咖啡杯,杯身上印着“2o18影视创作者大会”
,杯底积着层褐色的咖啡垢,洗了好几次都没洗掉,像他这大半年洗不掉的落魄。
陈导把u盘攥在手里,指尖都捏得白,u盘上“2o22音乐节”
的字样被蹭得模糊,边缘还缺了个小口,是早上从老周工作室拿回来时,不小心蹭到桌角弄的。
他坐在吱呀响的木桌前,打开那台用了9买的笔记本电脑——开机进度条走了1分43秒时卡住了,他拍了拍机身,又等了34秒才彻底开机,屏幕右下角立马跳着“内存不足(仅剩23g)”
的黄色提示框,像在嘲笑他的窘迫。
他点开通讯录,里面存着132个联系人,大多是以前的合作方、演员、助理,现在能打通的,没几个。
第一个电话打给前助理小吴时,他指尖捏着张皱巴巴的纸巾,那是早上擦咖啡杯时用的,现在被捏得快成纸团了——小吴跟着他干了5年,当年拍《声音的温度》时,两人一起在地下通道蹲守三天,拍到流浪歌手凌晨练声的画面,小吴还说“陈导,以后我就跟你混,你拍啥我都跟着”
。
电话响了8声才接通,那边传来嘈杂的ktv背景音,还混着“家人们点点赞”
的嘶吼,小吴的声音带着醉意,还有点不耐烦:“喂?谁啊?这时候打电话,没看见我正直播呢?”
“小吴,我是老陈。”
陈导的声音放得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面的划痕,“你现在还跟3号楼那边的物业熟吗?我想查个人,就是……”
“老陈啊?”
小吴打断他,语气突然冷了下来,听筒里还传来“榜一大哥刷火箭”
的提示音,“我早就不在影视圈混了!
现在搞直播带货,一场直播赚的比你拍三个月剧还多,谁还干那苦差事?物业那边我早没联系了,你找别人吧,我这边还忙着跟厂家谈9块9秒杀呢,先挂了啊!”
“等等!”
陈导赶紧喊住他,声音提高了点,“就问个事,不耽误你一分钟……”
“嘟嘟——”
电话已经挂了,忙音像针一样扎进耳朵。
陈导盯着手机屏幕,小吴的头像还是当年两人在颁奖礼上的合照——他穿着租来的西装,小吴举着奖杯,两人笑得一脸灿烂,现在看来,格外讽刺。
他想起以前小吴没地方住,在他办公室打了三个月地铺,每天早上帮他买豆浆油条,现在倒好,连句话都不愿意多说。
他把手机扔在桌上,纸巾被捏得粉碎,碎片落在键盘缝里,他也没捡——这就是娱乐圈,人走茶凉,比翻书还快。
他揉了揉涩的眼睛,眼尾的细纹里还卡着点灰尘,是早上打扫办公室时沾的。
又拨通第二个电话,打给以前合作过的制片李哥,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角,节奏乱得像他现在的心情——李哥当年拍网剧《城中村故事》时,跟3号楼的物业打过交道,还跟他炫耀“王经理跟我铁,查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