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技术修复的希望(1 / 2)

加入书签

顾怀安的黑色轿车停在 “老周音频修复工作室” 门口时,轮胎碾过青石板路的 “咯噔” 声,惊飞了屋檐下挂着的旧灯笼 —— 那是个褪色的红灯笼,骨架都露出来了,是老周去年从废品站捡回来的,说 “挂着热闹”。成彦坐在副驾上,怀里的绣线盒被她攥得发紧,盒边的竹编蹭得手臂发痒,里面母亲绣坏的半朵栀子,银线偶尔会勾住她的衣角,像母亲在轻轻拉她的手。

“别紧张,周师傅是这行的老手,不会出问题的。” 顾怀安解开安全带,侧过身帮成彦开车门,手指不经意碰到她的手背,凉得像刚从冰箱拿出来的玻璃杯。成彦点点头,推开车门时,风里飘来股淡淡的煤炉味 —— 是工作室旁边的老面馆在煮面,蒸汽裹着葱花的香,飘得满街都是,让她想起小时候母亲在工坊煮面的味道。

工作室的铁皮招牌锈得厉害,“修老设备,传老声音” 的白漆掉了大半,只有 “老” 和 “声” 两个字还清晰,玻璃门上贴着的《音频设备维修指南》海报,边角卷得像母亲绣坏的线团,还沾着点去年的雨渍。推开门的瞬间,一股混合着 99% 异丙醇的清冽味、老磁带的霉味,还有点淡淡的茉莉花茶味扑面而来 —— 老周总在工作台边放杯茉莉花茶,说 “闻着茶香修东西,脑子清楚”。

满墙的老磁头挂在木架上,像排小小的银色月牙,有的贴着黄色便签,写着 “2018.03 修录音机用”,有的已经氧化发黑,被老周用红绳系着,说 “留着当纪念”。角落堆着的老式录音机,有的少了旋钮,有的掉了外壳,却被擦得干干净净,最上面那台 “熊猫牌” 录音机,还是 1998 年产的,老周说 “这台当年救过急,帮人恢复了去世老伴的录音”。

老周坐在工作台后,戴着副黑框老花镜,镜片厚得像酒瓶底,反射着频谱分析仪的光。他手腕上戴着块旧上海牌手表,表带是棕色的人造革,缝补过好几次,针脚歪歪扭扭的,是他老伴生前帮他缝的。此刻他正低头擦一个老式磁带的磁头,手指捏着无尘棉片,动作轻得像在给婴儿擦脸,棉片上的异丙醇晕开个小小的湿痕,慢慢渗进磁头的缝隙里。

“周师傅,打扰了。” 顾怀安把装着录音笔的防磁盒放在桌上,盒盖打开时,“咔嗒” 一声轻响,老周的眼睛突然亮了,像看到老熟人似的,放下手里的磁头,凑过来眯着眼看,鼻尖几乎碰到录音笔:“爱国者 R5511!2013 年产的,当年我修过不下 20 台,这型号皮实得很,就是磁头容易积灰,跟老头的肺似的,得常清理!” 他用手指戳了戳录音笔的裂痕,“你这是摔过吧?外壳都裂到主板了,没把存储芯片摔废,算是烧高香了!”

成彦赶紧把绣线盒里的录音笔拿出来,递过去时指尖有点抖,碰到老周的手 —— 凉得像工作台的金属支架,指腹上全是老茧,是常年修设备磨出来的。“周师傅,麻烦您了,” 她的声音有点轻,怕打扰到老周,手指不自觉摸向口袋里的铜顶针 —— 那是母亲化疗时还在用的,顶针内侧的 “苏” 字被磨得发亮,攥着它,总觉得母亲就在身边,“这里面的内容…… 是我妈当年留下的证据,林国雄害她的证据。”

老周接过录音笔,从抽屉里拿出个放大镜,镜片上还沾着点上次修设备的焊锡灰。他仔细看了看主板,又用万用表的探针轻轻碰了碰电容,眉头皱了皱:“电容换过了?焊锡有点糙,跟我孙子第一次学焊东西似的,不过没焊错位置,还算幸运。” 他从柜子里拿出包无尘棉片,包装上印着 “影视设备专用”,又倒了点 99% 的异丙醇在棉片上,“一会儿先清洁磁头,老设备的磁头比姑娘的脸还娇贵,积点灰就读不出数据,尤其是你这摔过的,磁头可能有点偏位 —— 可千万别用普通医用酒精擦,那玩意儿含水分高,擦完磁头准生锈,到时候数据就彻底没了,哭都来不及!”(植入冷知识时增加细节:老周拿起两瓶酒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