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入汴京(4 / 5)

加入书签

面在保康门街走着。

    二人边走边说,先出了内城的保康门,过了门桥,到了保康门街与麦秸巷交叉地,这里与太学不远了。

    熟悉东京城掌故会知道麦秸巷旁有一条水柜街,丁谓的家宅也在这里。

    丁谓为何选宅在这里?

    有一番名堂。

    水柜街毗邻蔡河经常有水涝之害,达官显要都不住这。于是丁谓就以白菜价买过来。

    然后丁谓借着朝廷建会灵观的机会,下令多挖沼池。这里离丁宅比较近,然后丁谓将会灵观沼池挖出的土全部运到自己家将地基筑高。

    丁谓又奏朝廷开保康门,南北新作安国延安二桥以跨汴河蔡河。

    自此从相国寺至会灵观,成为一条通衢,人烟稠密。于是房价一下子就升值了,丁谓家史称‘宅居要会’,赚大发了。

    不过无论怎么说,太学生们还挺感谢丁谓。

    保康门街至麦秸巷,几乎是满街的青楼妓馆。这是汴京城,也是大宋最大的红灯区。

    而且就开在太学,贡院的边上。太学生们当然高兴得不得了。

    眼下若非早晨而是傍晚夜间,沿途景色不知有多么好,但想到这里章越不由捂了捂钱袋,好把心凉一凉。

    章越抵至太学。

    在庆历兴学以前,国子监继承唐制实行三馆制,广文馆教进士,太学教诸科,律学馆教明律。

    当年欧阳修在省试之中落榜,通过国子监监试,补为广文馆生。然后在国子监解试中得第一,省试又得第一,最后以殿试第十四名及第。

    不过庆史兴学后,三馆制就改变了。

    原来三馆制只是名称,实际上并不是学校,考中馆生,入国子监,太学,更似一个职称名字。

    但庆历兴学后,将进士诸科都合并为太学。

    当朝七品官以上子弟为国子生,校址在天福普利禅院。

    以锡庆院为太学,锡庆院位于国子监旁,最初除了接待辽国使节外,还常用于举办皇家宴席。

    如今被用来课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诸州县举荐上来的寒俊。

    从此国子监,太学改变了空有名头,没有学校的局面。

    至于原先教进士的广文馆,改作给落榜的举子,以及四方州县举荐入京学生听读。学生每个月还能支取少量的粮米,以供京中生活。

    章越,黄好义若是没考进太学,则可入广文馆。

    广文馆生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