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章画廊对接​(1 / 5)

加入书签

    巴黎的清晨裹着一层淡金色的柔光,塞纳河的水汽漫过堤岸,与圣日耳曼区的咖啡香缠在一起,织成一张温柔的网。画廊坐落在一条铺着青石板的小巷里,墙面爬着深绿的常春藤,叶片上还挂着晨露,像缀了满墙的碎钻。马克早已站在门口,深色西装是意大利手工缝制的,面料泛着细腻的哑光,领带是沉静的勃艮第红,与他眼底的热情形成奇妙的呼应。他的皮鞋擦得锃亮,倒映着巷口掠过的白鸽,手指间夹着一本皮质笔记本,封面上印着画廊的烫金 logo,边角被摩挲得有些温润。

    听到脚步声,马克立刻转过身,蓝眼睛里瞬间亮起光,像被晨露唤醒的湖面。“陈!周!”他快步迎上来,张开双臂,却又在靠近时微微停顿,显然顾及着两人之间的距离,最终换成了有力的握手。他的手掌宽厚温暖,握得很实在,声音像浸了晨露的大提琴:“欢迎来到巴黎!你们的《南北渡》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时,我特意飞了过去,站在画前看了整整两个小时。”

    周苓穿着一条米白色的真丝长裙,裙摆绣着细小的墨竹纹样,长发松松地挽在脑后,一支珍珠发簪斜插其间。她笑着点头,指尖轻轻拂过耳后的碎发:“能得到马克先生的认可,我们很荣幸。”阳光落在她的发梢,泛着柔和的光泽,眼角的笑纹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陈迹站在她身边,穿着浅灰色的亚麻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他的目光始终落在周苓身上,带着惯有的温柔,听到马克的话,才转头看向他,声音沉稳而有力量:“《南北渡》是我们合作的起点,这次来巴黎,希望能带来不一样的东西。”他伸手轻轻揽住周苓的腰,动作自然而亲密,像是在宣告彼此的羁绊。

    马克领着他们走进画廊,推开厚重的胡桃木大门时,一阵混合着松节油、画布亚麻味和旧书香气的气息扑面而来。画廊的展厅出乎意料地高,穹顶是复古的穹窿结构,嵌着几盏水晶吊灯,光线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倾泻而下,落在浅色的大理石地板上,像铺了一层融化的金箔,随着晨光的移动缓缓流动。墙上挂着几幅西方印象派的画作,莫奈的《睡莲》局部复制品泛着朦胧的蓝紫色,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则满是温暖的橙黄,笔触奔放而热烈,与即将登场的东方山水形成奇妙的张力。

    “这里的挑高有八米,”马克抬手示意,声音里带着一丝骄傲,“我特意保留了老建筑的穹顶,就是为了让观众能感受到艺术的开阔感。”他领着两人穿过展厅,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里回荡,像一串轻柔的音符。走到展厅中央,他停下脚步,指着一块约莫六米宽、四米高的空白墙面,墙面被打磨得平整光滑,刷着淡淡的米白色底漆,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哑光。

    “这里将挂你们的联名代表作,”马克的蓝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左边是周的作品,我记得你擅长用南方的披麻皴,笔触像江南的雨,细腻而绵长;右边是陈的,你的斧劈皴带着北方的风骨,利落而遒劲。观众从入口进来,第一眼就能看到南北山水的碰撞与共生,就像你们两个人,看似不同,却能融合出最动人的美感。”

    周苓望着那块空白的墙面,阳光在上面投下淡淡的光影,忽然想起在苏州画室里和陈迹一起画《南北渡》的日子。那时画室临着河,窗外是粉墙黛瓦和依依杨柳,陈迹站在画案左侧,握着大狼毫,蘸着浓墨,几笔就勾勒出北方山脉的轮廓,棱角分明;她则坐在右侧,用兼毫笔蘸着淡墨,细细晕染南方的云雾,柔婉缠绵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