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傅家的家庭聚会,姜晚的融入​(2 / 3)

加入书签

它的来历呢。”

    姜晚走进厨房时,傅沉舟跟了进来。他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你怎么知道咖啡机的故事?”

    “上周看你书房里的《傅家实业记》,”姜晚转过身,指尖划过他的衣领,“里面写着祖父用这台机器煮咖啡,招待过一位德国纺织商,后来两人合作创办了大丰纱厂的前身——原来傅家与纺织业的缘分,从那时就开始了。”傅沉舟的眼睛亮了,他没想到姜晚会这么用心,连书中的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厨房的瓷砖是民国时期的青灰色,灶台上摆着一个青花瓷罐,里面装着咖啡豆——是傅老夫人去年托人从云南老茶园采的,说是那里的咖啡树是民国时期法国传教士种下的,味道格外醇厚。姜晚打开咖啡机的顶盖,铜制的内胆里还留着淡淡的咖啡香,像是八十多年前的气息还没散去。她按照《傅家实业记》里写的方法,先将咖啡豆磨成粗粉,倒入内胆,再用温水慢慢冲泡,火候要控制在“温而不沸”,这样煮出的咖啡才会“香而不苦,醇而不涩”。

    很快,浓郁的咖啡香从厨房飘出来,混着客厅里的桂花香,在老宅里弥漫开来。姜晚端着一个托盘走出来,托盘上放着六个白瓷杯——是民国时期上海鸿章瓷厂烧制的,杯壁上印着傅家的族徽,杯底刻着“景明”二字,是傅景明专门为招待客人定制的。

    她先给傅老夫人递过一杯,笑着说:“老夫人,您尝尝,这是按照祖父当年的方法煮的,咖啡豆是云南老茶树旁种的,据说和您年轻时喝的味道很像。”

    傅老夫人接过杯子,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忽然想起 1940年的那个午后——那时她还是傅家的少奶奶,傅景明用这台机器煮咖啡,给她讲在德国的见闻,阳光透过客厅的落地窗,落在咖啡机上,像此刻一样温暖。她喝了一口,眼眶微微发热:“是这个味道!当年你祖父煮的咖啡,就是这个醇香,一点都不苦,还带着点茶的回甘。”

    姜晚又给傅美玲递过一杯,语气依旧温和:“姑姑,您试试。祖父当年说,这台咖啡机是‘以西洋之器,表中式之心’,就像傅家做实业,既学西方的技术,又守中国的诚信,所以才能立足这么多年。我虽然出身普通,但我懂傅家的‘根’,也愿意像这台咖啡机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这份‘兼容并蓄’的心意。”

    傅美玲握着杯子,咖啡的温度透过瓷壁传到指尖,她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父亲(傅沉舟的爷爷)曾给她讲过傅景明的故事,说他当年带着这台咖啡机回国,是为了“让中国的实业,能和世界对话”。可这些年,她总想着傅家的“面子”,却忘了傅家真正的“里子”是什么。她喝了一口咖啡,醇香在舌尖散开,之前的傲气渐渐消散,语气也软了下来:“是我之前狭隘了,没想到姜小姐这么懂傅家的往事……这咖啡,确实煮得好。”

    其他亲戚也纷纷称赞,傅明远放下手札,喝着咖啡说:“晚晚这孩子,心思细,还肯花时间了解傅家的历史,比我们这些只知道守着老物件的人强多了。”客厅里的气氛重新热闹起来,琵琶声再次响起,这次的曲子是《茉莉花》,轻快的旋律里,再也没有了之前的疏离。

    聚会快结束时,傅老夫人拉着姜晚的手,把那支翡翠簪子取下来,插在她的发间:“这簪子,当年是景明送给我的,现在我把它送给你。傅家的媳妇,不看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