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蛇迹(2 / 4)
了一个极为强大的帝国——横断山区中部与南部的广阔群山都属于它的领土,甚至就连巴蜀平原也一度被揽入它的势力范围之内。在这个古老王国逐渐没落的晚期,它还曾与新兴的古蜀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最后以和解收场,古南禺国放弃了巴蜀平原,退回了群山之中;而古蜀国则需要每年向王国进贡,以维持订下的平衡,避免再开战端。这样的局面维系了大约一千年的时间,也使得大量与古南禺国有关的传说和宗教信仰流入了蜀地,并最终被华夏文化记录了下来。
在这个王国里,宗教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其他的早期东亚文明不同,禺虺氏并不实行任何形式的自然崇拜或图腾崇拜;这些神秘的远古居民只崇拜一位神明与它的子孙。这位神明被称为“巴虺”,也被称作“大蛇”——禺虺氏认为它是一条巨大得难以想象的蛇;它的身躯沉在四海之底,环绕八方,将整个陆地缠在其中;而它的头颅则安歇在大地之下的深渊里。巴虺如此的巨大,只要稍稍活动就会动摇地底的根基,导致大地的摇晃和山脉的崩塌,因此它通常会保持静止。正因为这个原因,在古南禺国里任何幽深的洞穴被认为是神圣的,也是最适宜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为了亲近神明,人们都居住在幽深的洞穴之中,并且会聚集在最深的洞穴里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因为这样的地方更接近巴虺,因而也更容易得到神明的青睐。祭司同样也是王国的统治者,而地位最为崇高的大祭司——同时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更需要在盛大的祭祀仪式上进行选取。
平心而论,刨掉那些明显是神话的内容后,有关这个“古南禺国”的记载并非是什么惊世骇俗的奇想,只不过在秦淮看来,这关于巴虺的描述,倒是跟西方的中庭之蛇颇为吻合。
“或许,中庭之蛇就是巴虺在西方的映射,而司辰的侵蚀,无处不在.”
秦淮放下手里的古籍,推门走到院中,外面的天色已渐渐浮白。
“大人查了一晚上案,可有发现?下官说得句句确凿,那几位大人确实是进山做客了啊。”
瞅着一大早就守到院中等着自己的知州,秦淮摆了摆手,不甚在意道:“或许吧,给我备马,我要去找他们。”
见秦淮没有追究自己麻烦,知州大喜过望,当即帮忙挑出一匹健马,和已打点好的行装,一路将秦淮送出了城。
蹄声哒哒,秦淮骑着马往西南方向高耸及天的群山奔去,很快便淹没在荒山野地的寂静之中。
路边的植被开始变得茂盛而浓密,层层障障,仿佛像是不可逾越的莫测迷宫,将一人一马吞噬。
秦淮要去的南禺山离雅州城足足有三百里之远,即便他有血火这样激发马匹潜能的手段,怕是也要星夜兼程赶上两天不可。
就在秦淮枯燥地赶路赶了四五个时辰之后,他在路边看到了一些人类开垦出的土地,与挂在树上的彝族饰物,接着渐渐有了由石头垒砌成的小块梯田。
随着黄绿相间的小路转过一段突出的山坡,一座古朴而典型的彝族村寨忽然出现在了秦淮面前。
而就在这时,秦淮皱了皱眉,他在荒野的清新空气之中,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