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重任在肩·新的起点(1 / 3)
线上会议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
面对屏幕另一端由国家科学院、工程院、顶尖高校及军方研究所抽调组成的、堪称豪华阵容的联合专家组先遣队,陈遇、孙宇和李文博三人,代表整个前期技术团队,进行了详尽、严谨且有条不紊的汇报。
他们从“星煌”材料的异常共振特性被发现开始讲起,到与“龙涎晶”失窃案的关联,再到“海神之匙”碎片的传说与现世,金大福提供的线索,码头区的陷阱与牺牲,一路追溯到dS-07“鬼哭窿”海域的终极对决。他们展示了“鱼叉”装置的研发过程、意外引发的谐振沟通、对“海神柱”的安抚效应,以及最终揭开“涅盘”计划核心——颂西试图培育人造“钥匙”的惊人尝试。
大量的数据、图表、能量频谱分析、平台结构图、以及部分经过脱敏处理的实时画面和视频片段,被清晰地呈现出来。陈遇负责整体脉络和关键决策的阐述,孙宇主攻“鱼叉”装置的技术细节与能量模拟,李文博则深入讲解了碎片能量特征分析、谐振模型建立以及“人造钥匙”核心的初步观测结果。
三人的汇报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即便面对的是国内相关领域的泰山北斗,也丝毫不露怯,展现出了旭遇研发团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期间,专家们提出了许多尖锐而专业的问题,三人均能结合数据和实际情况给予准确回答,对于一些尚未明确或存在争议的领域,也坦诚地表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或“目前数据不支持明确结论”。
会议结束时,屏幕那端的专家组组长,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院士,代表专家组做了简短总结:“……陈遇同志,孙宇同志,李文博同志,还有你们整个前期的技术团队,辛苦了!你们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不仅成功阻止了一场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的重大危机,更获取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关键技术数据。你们的工作,胆大心细,富有创造性,尤其是对能量谐振的发现和应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我代表专家组,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老院士的声音通过扬声器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地下堡垒内,所有参与了前期工作的技术人员,听到这来自国家最高学术层面的认可,疲惫的脸上都露出了激动和自豪的神情。连日来的辛苦、压力和牺牲,在这一刻仿佛都得到了慰藉。
“后续的工作,将由我们联合专家组接手,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老院士继续说道,“请你们尽快整理和移交所有相关数据、样本(包括那个‘人造钥匙’核心)以及技术文档。同时,我们也希望孙宇和李文博同志,能够作为特聘顾问,在后续一段时间内,继续参与部分专项技术分析工作。”
“保证完成任务!”孙宇和李文博立刻对着麦克风回应,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能参与到这种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尖端课题中,对于任何一名科研人员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机会。
“陈遇同志,”老院士的目光透过屏幕,落在陈遇身上,“你的全局统筹能力和在关键时刻的决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指挥部对你的工作另有安排,请保持通讯畅通。”
“明白,谢谢院士。”陈遇沉稳回应。
会议结束,加密线路切断。地下堡垒内短暂地陷入了一种复杂的情绪之中,既有如释重负的轻松,也有对未来的期待,还有一丝……即将分别的不舍。大家都知道,随着专家组的全面介入,他们这个临时组建、并肩作战的“特别技术团队”的使命,即将告一段落。
“好了,兄弟们!”孙宇第一个跳起来,尽管眼圈还是黑的,但精神头明显回来了不少,他挥舞着手臂,“听见没?院士夸咱们了!咱们这算是……给国家立了功了吧?回头是不是得发个奖章什么的?最起码,得让强子那家伙请客!要不是咱们在前面拼死拼活,他那‘定海神针’能有机会‘气场镇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