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国家的要求·机遇与挑战(3 / 5)

加入书签

我们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希望能与各位领导坦诚交流。”

何主任微微颔首,做了个“请讲”的手势。

“第一,关于技术整合。”陈遇不卑不亢,“‘虎煌’材料的全部技术资料和核心工艺,是‘旭遇’投入巨资、历经无数次失败、凝聚了数百名研发人员近十年心血的结晶,是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存根本。直接提供全部技术资料和配方,不符合商业规则,也超出了技术合作的范畴,更会严重挫伤我们团队的创新积极性。”

他看向孙宇和李文博:“我们可以配合国家需求,提供特定规格、特定性能要求的材料样品,并参与后续的适应性研发。甚至可以签署长期、排他性的保密供货协议,确保国家需要的材料性能稳定、供应可靠。但核心技术,必须由‘旭遇’独立掌控。这是我们的底线之一。”

孙宇立刻接口,语气带着科研人员的执拗:“何主任,不是我们敝帚自珍。‘虎煌’技术的复杂性在于其生物质前驱体的独特性和‘分段催化’、‘梯度包覆’工艺的微妙平衡。这些know-how(技术诀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团队的经验和直觉,单纯的文件移交,很可能无法复现出同等性能的材料,反而会延误时机。”

李文博也补充道:“我们可以承诺,为国家项目开设专用的生产线,执行比民用产品更严苛的质量标准,并接受派驻专家的全程监督。确保产品质量,但不开放核心配方。”

何主任与身旁的郑主任及几位老专家交换了一下眼神,那位来自国防科工部门的老专家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一股威严:“小陈同志,你们的顾虑,我们可以理解。但是,你要明白,国家战略项目,容不得半点闪失。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可靠的。你们的技术虽然先进,但毕竟源于民用,其长期可靠性、尤其是在极端太空环境下的稳定性,还需要更严格的验证。由国家层面接手,集中力量进行攻关,效率更高,风险也更可控。”

陈遇迎着老专家审视的目光,语气依旧沉稳:“老先生,您说得对,国家战略,安全第一。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认为,由我们原团队继续主导核心技术,同时在国家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应用开发,是更稳妥、更高效的方式。我们对材料的理解最深,知道如何微调工艺以适应不同需求。如果另起炉灶,光是熟悉工艺、培养人员,可能就需要数年时间。而国际技术竞争,刻不容缓。”

他顿了顿,抛出准备好的“筹码”:“事实上,我们已经基于‘虎煌5.0’,初步设计了几种可能适用于航天器支架、太阳能帆板骨架等部位的异型结构件,并进行了初步的有限元模拟分析,数据显示减重效果和力学性能提升非常显着。如果各位专家有兴趣,我们可以提供这些非核心的设计思路和模拟数据作为参考。”

这话让对面的几位专家眼睛一亮,低声交谈起来。陈遇这一步,既展示了技术实力,又守住了核心,还抛出了合作的诱饵。

何主任沉吟片刻,看向林莉:“林总,那关于产能和合作模式呢?”

林莉早有准备,她打开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将一份精简版的方案投射到会议室辅助屏幕上,声音清脆而专业:

“何主任,关于产能保障,我们建议采用‘专用线、保供给’的模式。我们可以在现有产业园内,划出独立区域,投资建设一条完全封闭的、符合国家最高保密和质检标准的‘航天特种材料生产线’,专门用于生产国家订单所需材料。这条生产线的原料、生产、质检、仓储全程受国家派驻人员监督,产品专供。这样既能绝对保障国家需求,又不影响我们民用产品的正常生产和市场供应,避免引发外界不必要的猜测和市场波动。”

“至于合作模式,”林莉切换幻灯片,展示出几个清晰的股权结构和资金流向图,“我们倾向于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而非由国资控股。建议方案是:由国家指定的投资主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