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赛场砺剑与暗影迫近(2 / 4)

加入书签

过来闻闻这个。”他递过一个刚开好的饵团,“俺加了点桂花香精,你看看这个味道层次对不对?能不能模拟出西湖边上那种……嗯……‘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意境?”

李默接过,认真嗅了嗅,迟疑道:“强叔,桂花香是有了,但感觉有点‘浮’,不够沉稳。是不是可以再加一点点炒熟的黄豆粉,用那种焦香把花香压一压,让味道沉入水底?”

赵强眼睛一亮,用力拍了一下李默的后背:“嘿!你小子!开窍了!对味儿!就是这么个理儿!饵料也要讲究个‘底蕴’!光有表面香气不行,得让鱼觉得这东西是从水底长出来的!就按你说的办!”

看着一老一少在饵料的世界里探索,旁边正在帮忙称量原料的孙小海忍不住嘀咕:“默哥都快成强叔的‘关门鼻子’了,这以后找女朋友,不得先让人家姑娘闻闻饵料配方合不合适?”声音不大,却刚好被赵强听到。

赵强眼睛一瞪,笑骂道:“小海崽子!就你话多!俺看你是训练量不够闲的!去!把那边那袋五十斤的麸皮给俺扛到仓库去!不扛完不许吃饭!”

孙小海顿时苦了脸,哀嚎一声,在众人幸灾乐祸的笑声中,灰溜溜地去扛麸皮了。训练基地里,再次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但这笑声背后,是目标明确的紧张备战。

就在战队全力备战时,“轩辕”项目组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瓶颈。

实验室里,气氛凝重。孙宇和李文博盯着最新一批“石墨烯改性碳纤维”竿坯的测试数据,眉头紧锁。屏幕上,代表竿体韧性和抗疲劳强度的曲线,在达到某个临界点后陡然下跌,未能达到理论预期。

“问题还是出在树脂基体与石墨烯的界面结合上。”孙宇的声音带着疲惫,“在模拟极端反复应力下,微观裂隙还是会扩展。我们尝试了七种不同的表面处理剂和固化促进剂,效果都不理想。”

李文博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传统的高温高压固化工艺,对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的内部结构破坏性太大。但中低温固化,又无法实现理想的交联密度。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王小虎也守在实验室外的车间里,他带着几个老师傅,按照孙宇他们调整后的参数,小心翼翼地操作着那台经过特殊改造的卷制设备,但出来的竿坯总是差强人意。这个平日里车间里说一不二的硬汉,此刻也显得有些气馁,对着出来透气的孙宇嘟囔:“孙工,这‘轩辕’咋比俺当年追俺家苏婷还难呢?俺那会儿好歹还能看到点盼头,这玩意儿……感觉像个无底洞啊!”

孙宇无奈地推了推眼镜:“王厂长,科学探索就是这样,失败是常态。我们需要找到那个关键的技术钥匙。”

陈遇得知情况后,亲自来到了实验室。他没有催促,也没有指责,只是静静地听完了孙宇和李文博的汇报,又看了看那些不尽人意的样品。

“遇到瓶颈是好事。”陈遇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这说明我们正在触碰技术的边界。如果那么容易就成功,‘轩辕’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他拿起一支存在瑕疵的竿坯,在手里掂了掂,目光锐利:“既然现有的路径走不通,那就换个思路。有没有可能,不是去‘强化’界面,而是去‘引导’应力?比如,在铺层设计中, intentionally (故意)设置一些微观的、可控的应力释放结构,让应力沿着我们设计的路径消散,而不是硬碰硬地冲击最薄弱的界面?”

这番话如同黑暗中划过的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孙宇和李文博的思路!两人几乎是同时抬起头,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

“应力引导!”“结构化消能!”

两个专业名词同时从他们口中蹦出。之前,他们的思路一直集中在如何让材料本身更“强”,却忽略了可以通过结构设计来“疏导”力量!

“陈总!您这个思路太关键了!”孙宇激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