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新一代材料攻坚极限突破(2 / 6)
对我们未来进军更高端的复合材料应用领域,意义重大。”
这时,视频连线里的毛蛋嚷嚷起来,声音因为信号有些断续:“遇仔!
这个方向好!
俺在欧洲这边,好些个玩深海船钓、冰钓的烧友,都问俺有没有能抗住极端考验的‘大杀器’!
那帮用日利‘海神戟’的家伙,鼻孔都快翘到天上去了!
要是咱们能搞出来,绝对能镇住他们!
价格翻倍他们都抢着要!”
周凯立刻跟上,兴奋地搓着手:“对!
这可是绝佳的营销爆点!
‘征服极寒深海的中国利器’!
光想想就带感!”
林莉则相对冷静,她翻动着手中的财务报表,柔声提醒,但语气坚定:“研投入和风险也需要评估。
极端材料测试设备、新的工艺探索,成本不会低。
我们需要一个清晰的预算和风险评估。”
陈遇点了点头,看向一直沉默品茶的吴建国教授。
老先生今天穿着一件半旧的中山装,洗得白,却熨烫得十分平整,花白的头梳理得一丝不苟。
他慢悠悠地放下茶杯,清了清嗓子,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小遇这个想法,很有魄力,也切中要害。”
吴教授的声音带着老一辈科学家特有的沉稳和笃定,“生物质路径的环保优势毋庸置疑,但要将其打造成真正无敌的‘重剑’,必须在基础物性上实现跨越。
我和实验室的几位年轻骨干,最近倒是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他示意了一下旁边的孙宇,孙宇立刻在白板上画出了一个复杂的分子结构示意图。
“我们称之为‘生物质-无机复合’新思路。”
吴教授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电子笔,他的手指因为年迈有些微颤,但落笔却异常精准,“核心思想是,在生物质前驱体阶段,就引入特定形态的纳米级陶瓷粒子。
这些无机粒子,比如氮化硅、碳化硅,本身具备极高的硬度、热稳定性和耐磨性。
理论上,如果能将它们均匀、稳定地分散复合到我们的碳纤维骨架中,就像在柔韧的藤蔓中嵌入了无数微小的‘金刚石’,有望大幅提升材料在极端低温下的抗脆性,以及高压下的抗蠕变能力。”
这个构想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孙宇和李文博眼神亮,显然对这个方向极为认同,但也带着显而易见的担忧。
“吴老师,这个思路理论上潜力巨大,”
孙宇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谨,“但最大的难点在于——界面相容性。
有机的生物质前驱体和无机的纳米陶瓷粒子,好比油和水,如何让它们亲密无间地结合,而不是相互排斥、形成应力集中点,这是个世界级的难题。
处理不好,非但不能增强,反而会大幅降低材料的整体韧性,得不偿失。”
李文博点头:“而且纳米粒子的分散性控制极其困难,极易团聚,形成缺陷源头。”
吴教授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是啊,这就是拦在我们面前的‘拦路虎’。
我们初步尝试了几种常规的物理混合和表面活性剂改性方法,效果都不理想。
要么分散不均,复合材料性能波动巨大;要么界面结合力弱,轻轻一拉就分层了。”
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理想的蓝图与现实的技术鸿沟,清晰地摆在面前。
陈遇凝视着白板上那个复杂的结构图,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出规律的“哒、哒”
声。
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斩钉截铁地说道:“再难,也要啃下来!
这是‘虎煌5o’能否实现质变的关键!
老孙,文博,这个项目由你们研中心牵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