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标准之争与家的壁垒(5 / 6)

加入书签

是打破他们‘环保’质疑和成本壁垒的关键。

毛蛋哥那边会全力争取国际上的支持者。

我们双管齐下。”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几位老友、兄弟:“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但我们已经走了这么远,没有理由在最后一段被人用非技术的手段挡在外面。

他们有他们的规则,我们有我们的坚持和实力。”

“对!

干就完了!”

赵强挥舞着拳头。

“俺们车间保证不掉链子!”

王小虎拍着胸脯。

孙宇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坚定。

家人的支持,团队的凝聚力,在这一刻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支撑着陈遇迎接前方更大的风浪。

几天后,毛蛋踏上了前往欧洲的航班。

与此同时,周凯策划的“用户证言”

系列宣传也正式启动。

范·德·桑德率先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布了一段长达十分钟的视频,他手持“轩辕之翼·韧”

,站在自己家乡的河流旁,用饱含激情的语调解说这款钓竿在应对复杂水流和巨物时的卓越表现,并直言不讳地批评了那份瑞士白皮书的片面性,呼吁行业应包容并鼓励多种技术路径的创新。

“我相信我手中的竿子,我相信‘旭遇’的技术和理念!”

范·德·桑德对着镜头说道,语气铿锵有力。

他的声如同投石入水,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紧接着,欧洲、北美等地多位与“旭遇”

合作密切的职业钓手和资深爱好者也纷纷站出来,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和鱼获,力挺“旭遇”

产品。

这些来自市场一线、充满真情实感的用户证言,有效地对冲了日利方面依靠白皮书制造的舆论压力。

不少原本持观望态度的经销商和赛事组委会,开始重新评估“旭遇”

的价值。

然而,对手的反击也随之而来。

日利集团旗下控制的几家行业媒体,开始连篇累牍地表文章,质疑范·德·德桑德等人是“受利益驱使”

,攻击“旭遇”

的“用户证言”

是“精心策划的营销骗局”

,并再次老调重弹,强调等离子体技术的“权威性”

和“唯一性”

舆论场上,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一时间硝烟弥漫。

就在这纷乱的局面中,张伟监控到了一个更值得警惕的信号。

“遇哥,我们现日利和‘巨物猎手’的资本触角,开始伸向国内。”

张伟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他们通过多层股权架构和关联基金,正在秘密接触几家与我们有关联,或者拥有相关技术专利的中小型科技公司,包括我们之前考察过、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合作的青海那家石墨矿提纯企业。”

陈遇眼神一凛:“他们想干什么?收购?还是技术封锁?”

“目的尚不明确,但肯定不是善意。”

张伟分析道,“可能是想提前布局,控制潜在的竞争对手或技术源头;也可能是想通过资本运作,获取对我们不利的信息或技术细节;甚至不排除是想在我们内部制造裂痕。”

“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把我们扼杀在摇篮里。”

陈遇冷声道,“伟哥,加强对这些潜在目标的监控,同时,提醒孙宇和文博,尤其是与吴教授联合实验室的相关人员,务必加强技术保密和信息安全意识。”

“明白。

我会增派人手,重点关注这几个方向。”

张伟应道。

战场,从国际标准、舆论宣传,悄然蔓延到了资本和技术的底层争夺。

陈遇感觉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缓缓收紧。

这天晚上,陈遇加班到很晚才回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