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柏林的硝烟与根系的延伸(1 / 4)

加入书签

柏林的深秋,天空是一种清冷的灰蓝色,空气中弥漫着落叶与工业气息混合的味道。

柏林国际户外用品展(outdoorber1)作为欧洲乃至全球户外运动领域最重要的展会之一,历来是各大品牌展示肌肉、争夺眼球的战场。

今年的展会,因为日利集团即将布的“雷霆”

系列,以及悄然传出风声的“旭遇”

新技术展示,尚未开幕,便已隐隐有硝烟味弥漫。

“旭遇”

的展位,在展馆一个不算最核心但人流尚可的区域。

与日利集团那占据巨大面积、灯光炫目、充斥着未来科技感的“雷霆”

主题展台相比,“旭遇”

的展位设计显得内敛而扎实。

主色调是沉稳的“旭遇蓝”

和温暖的木色,背景墙上巨大的led屏幕滚动播放着经过精心剪辑的视频——有云雾缭绕的原料产地,有实验室里专注的研究人员,有生产线上王小虎和工人们一丝不苟的检查,有训练基地里队员们挥汗如雨的训练,更有琵琶湖风雨中赵猛断竿后坚毅的眼神和后续比赛的精彩瞬间。

视频的旁白没有过度渲染,只是平实地讲述着“旭遇”

对技术、对环保、对用户体验的理解与坚持。

展台中央的玻璃展柜里,静静地陈列着几支钓竿。

除了经典的“轩辕之翼”

和“掠食者·破浪”

,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支标注着“原型机”

字样的钓竿。

一支是基于慕尼黑新技术理念优化的“轩辕之翼·韧”

,另一支则是应用了部分新涂层技术的“掠食者·破浪·盾”

没有夸张的造型,没有炫目的涂装,但那流畅的线条和隐隐透出的质感,却吸引了不少真正懂行的专业钓手和经销商驻足。

周凯穿着笔挺的西装,精神抖擞,亲自担任展台的“主讲人”

他没有像某些品牌那样声嘶力竭地吆喝,而是用流利的英语和德语,耐心地向每一位感兴趣的访客介绍“旭遇”

的故事,解读新技术的细节,回答各种刁钻的技术问题。

“我们并不追求参数上的绝对巅峰,”

周凯指着一组对比数据,对几位来自北欧的资深钓具测评人说,“我们更关注在实际作钓环境中,钓竿能否给使用者带来更可靠的支撑、更清晰的讯号传递和更长久的使用寿命。

比如这支‘韧’版本,我们在保持其灵敏度的前提下,通过特殊的纤维界面处理,使其韧性提升了约百分之十五,这意味着在应对突巨力或意外磕碰时,它有更大的容错空间。”

他拿起那支“韧”

版本原型机,轻轻弯折,展示其独特的回弹特性:“这不仅仅是数据的提升,更是对钓手的一种保护,对每一次出钓机会的尊重。”

测评人仔细地看着,用手感受着竿身的每一处细节,不时提出专业的问题。

周凯对答如流,甚至能引用琵琶湖比赛中赵猛断竿的实例,来佐证这项技术改进的必要性。

“很有意思的理念。”

一位头花白的德国测评人推了推眼镜,眼中露出赞赏,“在这个追求极致轻量和硬调性的时代,能回过头来关注韧性和可靠性,是一种难得的务实精神。”

不远处,日利集团的“雷霆”

展台人声鼎沸。

巨大的屏幕上播放着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宣传片:等离子体火焰在碳布表面流淌,纳米涂层如同活物般自动修复着划痕,钓竿在模拟的极端环境中(高温、极寒、盐雾)性能稳定如初。

他们的言人慷慨激昂地宣布,“雷霆”

系列将“重新定义钓竿的耐久性与性能边界”

,是“划时代的突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