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虎煌惊雷与暗流激荡(1 / 4)
秋日的阳光透过实验室宽大的玻璃窗,在布满仪器的工作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孙宇揉了揉因连续熬夜而布满血丝的眼睛,目光再次投向电脑屏幕上那一组令人沮丧的数据。
还是不行。
他叹了口气,声音在安静的实验室内显得格外清晰,模量始终卡在265gpa这个坎上,距离t1ooo的294gpa还差得远。
李文博从另一台仪器前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预氧丝沥青基材料的特性就是这样,越往上提升越困难。
我们已经优化了所有的纺丝参数,但纤维内部的微观缺陷还是无法完全消除。
两人相视无言,实验室里只剩下仪器运转的低沉嗡鸣。
这已经是他们这个月进行的第十七次试验了,每次都是满怀希望开始,最后却只能面对不尽人意的数据。
你说,是不是我们的方向错了?孙宇站起身,在实验室里踱步,也许该考虑换一种前驱体材料?
风险太大。
李文博摇头,从头开始意味着至少半年的研周期,而且结果未必更好。
我认为问题还是出在工艺上。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赵强那张总是带着笑意的脸探了进来。
两位大科学家,还在忙活呢?他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摆着几块颜色深褐、形状不甚规则的饼干,来来来,尝尝俺老赵特制的提神醒脑能量饼!
孙宇无奈地笑了笑:强子,这里是实验室,要注意卫生
知道知道!
赵强已经闪身进来,熟练地套上鞋套,你看俺,全套防护!
这不是看你们天天熬夜,特意给你们补补嘛!
李文博好奇地拿起一块饼干端详:这里面加了什么?颜色这么深。
嘿嘿,这可是秘方!
赵强得意地扬起下巴,黑芝麻、核桃仁、山药粉,还有俺从老家带来的几种草药。
保证比你们喝的那些苦咖啡管用!
孙宇正要说什么,目光无意间扫过旁边扫描电镜的屏幕,突然愣住了。
等等!
他一个箭步冲到屏幕前,指着图像边缘一处不太起眼的区域,文博,你看这里!
李文博也立即凑了过来。
在放大五万倍的图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样品边缘的一小片区域,纤维的断裂形貌呈现出与主体部分截然不同的致密结构。
这是李文博推了推眼镜,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这里的晶格排列异常整齐,几乎看不到缺陷!
孙宇快调出该区域对应的工艺参数记录,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记录显示,在碳化过程的第37分钟,这个位置的温控模块有过一个持续仅o8秒的异常波动,温度瞬间升高了15摄氏度!
瞬间的高温冲击导致了局部的晶格重组!
李文博恍然大悟,我们一直在追求恒温稳定,也许恰恰错了!
赵强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但还是插话道:俺就说嘛,有时候不按常理出牌,反而能有意外收获!
孙宇难得地没有反驳,反而用力拍了拍赵强的肩膀:强子,你这饼干送得太是时候了!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实验室进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
孙宇和李文博带领团队对那个意外的现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新工艺方案:在碳化过程的关键阶段,刻意引入精确控制的瞬时热冲击。
这太冒险了。
在一次方案讨论会上,一位年轻的研究员提出质疑,瞬时高温很可能导致样品整体性能下降,甚至直接烧毁。
李文博在白板上写下一连串复杂的公式:根据热力学模型计算,只要控制好冲击的持续时间和温度梯度,理论上确实可以促进局域晶格的有序化。
关键是找到那个最佳的窗口。
而且,我还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