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投产攻坚战与巨鳄的獠牙(2 / 5)

加入书签

战斗力的渠道队伍,而不是一群只想赚快钱的乌合之众。”

“好,我让周凯尽快拿出方案。”

林莉记录下要点。

这时,办公室门被敲响,孙宇和李文博一脸严肃地走了进来,手里拿着几份检测报告。

“陈总,林莉姐,新生产线试制‘凌波’溪流竿遇到了点问题。”

孙宇开门见山,将报告递给陈遇。

陈遇接过报告,快浏览,眉头微微蹙起:“成品率偏低?主要是哪个环节的问题?”

李文博指着报告上的数据说:“是卷制环节。

新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对碳布张力、树脂涂布均匀性和预热温度的控制要求极其精细。

我们虽然调整了工艺参数,但第一批试生产的五十支竿坯,有接近三分之一在固化后出现局部厚度不均或微观气泡,影响了最终强度和手感一致性。”

“程老和秦老试过样品了吗?”

陈遇问。

“试过了。”

孙宇接口道,“两位老爷子说,合格的那些样品,手感确实没得挑,轻灵敏锐,腰力充盈,比老生产线做的又上了一个台阶。

但那些有瑕疵的,手感‘糠’,回弹无力,根本达不到‘凌波’的标准。

问题是,这些瑕疵在固化前很难百分之百检测出来。”

王小虎也跟着走了进来,听到这里,用左手挠了挠头,脸上带着懊恼:“遇哥,都怪俺!

这新设备俺们还没完全吃透,精度是高了,可也娇气得很,参数差一点就不行。

俺和老师傅们这几天轮班调试,可这成品率就是上不去,急死个人!”

陈遇没有责怪任何人。

他从底层做起,深知从实验室成果到稳定量产之间必然存在一道需要艰苦跨越的鸿沟,这就是所谓的“工业化放大效应”

“别着急,虎子,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

陈遇安慰道,然后看向孙宇和李文博,“问题根源在于工艺窗口的控制。

新设备提供了更高的精度潜力,但也意味着容错率更低。

我们需要更精确的在线监测和反馈系统。”

他沉思片刻,做出部署:“第一,孙宇,你立刻带领工艺组,对卷制过程的每一个关键参数进行doe(实验设计),找出最优的工艺窗口和参数组合,建立精确的操作规程。

第二,文博,你负责联系设备供应商,看能否加装更灵敏的张力传感器和红外热成像仪,实现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控和自动微调。

第三,虎子,你组织操作工人,进行强化培训,不仅要会操作,还要理解每个参数对最终产品的影响,培养他们的‘手感’和问题预判能力。”

陈遇走到白板前,画出一个简单的流程图:“我们不能靠运气生产,要靠数据和流程。

建立每个批次的生产档案,从原材料入库到最终检验,所有数据记录在案。

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快追溯原因。

另外,成立一个由技术、生产、质检骨干组成的快反应小组,专门解决试生产中的突问题。”

他的思路清晰,措施具体,让原本有些焦躁的众人安下心来。

“遇哥,你放心,俺就是不吃不睡,也要把这新设备摸透!”

王小虎瓮声瓮气地表态。

“我们尽快完成doe实验,拿出可靠的工艺参数包。”

孙宇推了推眼镜,眼神重新变得专注。

李文博也点头道:“我马上联系供应商,评估加装监测设备的可行性。”

看着他们领命而去,林莉有些担忧地问:“陈遇,这样会不会影响‘凌波’系列的上市时间?市场期待很高,拖久了恐怕……”

陈遇摇摇头,语气坚定:“磨刀不误砍柴工。

‘遇龙’的口碑是靠实打实的品质赢来的,绝不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