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老匠新枝(1 / 3)

加入书签

新“旭遇”

基地的运转,并未因空间的扩大而立刻变得轻松。

相反,最初的几天充满了混乱与磨合的阵痛。

二十名新员工,虽然热情高涨,但面对完全陌生的复合材料工艺、精密的电子设备和一套套严格的文件记录要求,如同刚入伍的新兵,显得笨拙而不知所措。

车间的噪音中,时常夹杂着李文博或周凯提高音量纠正操作步骤的声音,以及新员工们略带歉意的“哎哟,又忘了”

然而,就在这片略显嘈杂的初创景象中,一些细微却至关重要的变化,正如同春雨后的嫩芽,悄然生。

这些变化,源于那批红星厂老工人骨子里带来的、无法被简单培训出来的“高贵品质”

第一个显着体现是在“设备呵护”

上。

新一代的年轻人,如王小虎,对待机器更像是对待功能强大的“工具”

,好用就行,坏了再修。

而这些老工人则不同,他们对待设备,有一种近乎本能的“珍惜”

负责操作那台核心设备——新型号热压罐的,是以前厂里的八级钳工老王。

他上岗第一天,不是急着学习复杂的温控程序,而是拿着干净的棉纱,将设备里里外外、连螺丝缝里的灰尘都擦拭得干干净净。

每天下班前,他必定会花上半小时,仔细检查设备运行记录,倾听运行声音,给需要润滑的部位上油,并工工整整地在《设备点检表》上打勾签名。

“王叔,这设备有自动检测功能,不用每天这么仔细看吧?”

一个年轻学徒好奇地问。

老王摇摇头,认真地说:“小子,机器跟人一样,你对它用心,它才给你卖力。

听声音,摸温度,有时候比看仪表还准。

以前在厂里,设备出点小毛病,听声音就能听出来,及时处理,就避免了大修。”

果然,几天后,老王在一次例行“听诊”

中,敏锐地察觉到热压罐循环水泵的轴承运转声音有极其细微的异常。

他立刻上报,经过张伟远程诊断和现场检查,现是轴承初期磨损,及时更换,避免了一次可能因水泵故障导致的整炉产品报废和生产中断。

这件事让所有年轻团队成员,尤其是信奉“数据至上”

的孙宇和张伟,都对这种源于经验的“直觉”

肃然起敬。

第二个品质是“极致严谨”

新一代员工,包括陈遇他们,追求的是在标准流程下的“合格”

与“高效”

而老工人们,则往往自地追求“完美”

一位负责纤维预处理的女工张阿姨,以前是厂里的质量检验员。

她在操作电动破碎分级机时,现不同批次的回收碳纤维碎片,即使用相同的设备和参数处理,出来的纤维长度分布仍有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差异。

这种差异在原有的质量控制标准内是允许的。

但张阿姨不放心,她主动找到陈遇和李文博,提出了自己的观察:“遇仔,李工,我觉得这细小的差别,可能会影响到后面树脂浸渍的均匀性。

咱们能不能再细化一下预处理的标准?比如,对不同来源、不同颜色的废料,能不能定个更细的初筛分类?”

这个建议让李文博大为惊讶。

他立刻调取数据进行分析,果然现张阿姨观察到的微小差异,与最终产品力学性能的离散度存在弱相关性!

他们迅改进了预处理工序,增加了更精细的预分类环节。

这一举措,虽然增加了一点前期工作量,却显着提升了后续工艺的稳定性和成品性能的一致性,良品率因此提升了近两个百分点。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