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标准之争与数字鸿沟(2 / 3)
p>“这一批树脂的入库检验记录呢?只写了‘合格’,谁检的?依据什么标准?”
“热压罐1o月15日的温度曲线打印记录缺失,只有操作工手写‘正常’。”
“这个部件的最终检验报告没有检验员签字。”
“客户投诉处理记录?没有单独的记录本,都记在毛蛋哥那个随身的破本子最后一页了…”
一番模拟下来,所有人都冒了汗。
平时习以为常、靠默契和口头交代的运行方式,在标准化的放大镜下,显得如此粗糙和不可靠。
“看到了吗?”
陈遇沉声道,“不是我们的东西不好,而是我们证明‘我们一直很好’的方式,别人不认。
我们要学的,就是这套‘证明’的方法。”
认识的统一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执行。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意味着海量的文档工作。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仿佛永远也写不完。
(新事物及时间节点:2oo1年秋冬,个人电脑及办公软件在中小企业的深入应用)
这时,那台新购置的台式电脑和office办公软件挥了巨大作用。
陈遇将文档编写任务分解。
孙宇和李文博负责框架和核心内容,他们利用网络(虽然网依然慢得让人抓狂)搜索相关资料和模板,通过qq和电子邮件与陈遇反复讨论修改。
林莉在北京挥了重要作用。
她通过学校机房和学长关系,找到了更多关于外贸质量和认证的中文资料,甚至还包括一些日文的一手信息,她仔细翻译、梳理后给陈遇。
她还提醒陈遇:“认证机构的选择很重要,要选有信誉、被国际广泛认可的,虽然可能贵一点,但证书含金量高。
有些小机构便宜,但出的证可能不被采信。”
(新事物及时间节点:2oo1年,u盘与qq成为重要远程协作工具)
文件的传递和修改不再依赖纸质打印和邮寄。
孙宇、李文博、林莉起草或找到的资料,通过qq文件传输(小文件)或用新买的朗科u盘拷贝(大文件),由周凯、赵强他们利用周末带回省城,或者有时干脆由毛蛋跑去网吧接收(工作室的网络不稳定且度慢)。
陈遇和毛蛋则在电脑上学习使用91ord、exce1,艰难地编辑、排版、制作各种表格。
那台台式电脑常常彻夜不熄,机箱风扇的嗡鸣声伴随着键盘的敲击声。
张伟则默默地推进着另一项关键工作——数据采集的自动化。
他设计了一套基于简易传感器和旧电脑改造的数据采集系统,试图自动记录热压罐的温度、压力曲线,并与每批产品的唯一编号绑定,直接输出打印件作为客观证据,减少手写记录可能带来的误差和质疑。
这个过程同样困难重重,信号干扰、数据丢包、接口不兼容等问题层出不穷。
变化在缓慢而痛苦地生。
工作室里多了很多文件夹和标签,墙上贴满了各种流程图和注意事项。
陈平师傅开始戴着老花镜,一笔一画地填写《设备点检表》;王小虎操作破碎机前,会先核对《作业指导书》上的参数;毛蛋的办公桌上出现了《采购控制程序》和《供应商评价记录》;连赵强都知道干完活后,要把《过程检验记录》塞到陈遇面前让他签字。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有学徒因为觉得麻烦而偷偷省掉记录步骤,被陈平现后严厉批评;有几次因为不熟悉新流程,导致生产效率暂时下降,引得毛蛋心疼不已;新旧观念的冲突时有生,但都在陈遇的坚持和协调下,一步步向前推进。
就在“旭遇”
全员艰难地向标准化迈进时,外面的世界并未停下脚步。
周凯从上海带来消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