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标准之争与数字鸿沟(1 / 3)

加入书签

日本采购团考察带来的兴奋感,如同被秋雨淋湿的篝火,迅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冷却下来。

“旭遇”

工作室内部的气氛,从欢欣鼓舞转向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和紧迫感。

i9oo1质量管理体系,这个对于大型制造业而言或许司空见惯的标准,对于“旭遇”

这样一个脱胎于家庭作坊、依靠师徒传承和年轻人技术激情展起来的小微团队,不啻为一座需要仰望的巨峰。

它要求的不是某个人手艺精湛,而是整个流程的标准化、文件化、可追溯化,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挑战最先体现在认知层面。

陈平师傅对着孙宇和李文博连夜整理出来的i9oo1标准解读文件(足足二十多页),眉头拧成了疙瘩:“这…这啥意思?‘过程方法’、‘基于风险的思维’、‘持续改进’…打个铁,做个鱼竿,咋还扯上这么多文绉绉的词儿?”

他拿起一份《质量手册》模板,翻了两页就放下了,“俺干了一辈子机加工,从来没弄过这些。

东西好不好,一看一摸一试就知道,哪用写这么多条条框框?”

王小虎更是头大如斗:“宇哥,文博哥,你们这写的比理论力学课本还难懂!

啥叫‘管理评审’?啥叫‘内部审核’?俺就觉得,料配好,温度压力控准,时间掐好,东西自然就好!

整这些虚头巴脑的,能当饭吃吗?”

毛蛋也愁容满面:“遇仔,我打听过了,找正经的认证咨询公司,全套下来没个小十万块打不住,还得折腾好几个月!

咱们账上刚缓过点劲儿,这钱花得肉疼啊!

而且人家说了,就算请了咨询,最后审核通不通过还得看审核员的心情和咱们自己的底子。”

就连一向乐观的赵强,在尝试阅读《程序文件》要求后,也蔫了:“俺滴娘,这比背钓鱼口诀难一万倍!

还要记录?俺平时就知道闷头干,谁还记得每一步咋干的?”

面对团队的不解和畏难情绪,陈遇没有急躁。

他理解这种源自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

重生的他深知,从“经验驱动”

到“标准驱动”

,是“旭遇”

走向更广阔舞台必须经历的阵痛。

“爸,毛蛋哥,虎子,强子,”

陈遇召集大家,语气平和却坚定,“我知道大家觉得麻烦,觉得不习惯。

但我们要明白,日本人认可的,不是我们某个人手艺多好,而是我们‘旭遇’这个整体,能‘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i9oo1就是一套方法,帮我们把好的经验固化下来,变成谁来了都能遵循的规矩,减少犯错的可能,确保每一批货都跟样品一样好。”

他拿起一个“虎煌”

支架:“就像这个,爸凭经验知道怎么压最好,但如果爸不在呢?虎子或者学徒来操作,可能就因为手感不同而出偏差。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爸的‘经验’变成所有人都能看懂的‘作业指导书’——用多少料、加热到多少度、压力保持多久、怎么检验是否合格。

这样,即使爸不在,咱们也能做出一样好的东西。”

他又看向毛蛋:“毛蛋哥,这钱不是扔水里。

通过了认证,就像拿到了一张全球通行的‘信用证明’,以后不仅是日本,其他国家的客户也会更信任我们。

这钱,是投资,是敲门砖。”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陈遇决定带领核心团队进行一次“现场模拟审核”

他让孙宇扮演审核员,随机抽取一个已经完成的产品订单,要求从原材料入库记录、生产操作记录、设备点检记录、检验记录、到最终出货记录,全程追溯。

结果可想而知,漏洞百出: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