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双线作战一(2 / 4)
“遇哥,那图纸画得我眼睛都快瞎了!
还有那力学题,啥应力应变,俺就知道俺的肱二头肌很stra(紧张)!”
但虎子有虎子的办法。
他把自己当成设备,把作业零件当成“旭遇”
的产品,画图时念叨着“这倒角得光滑,不然拉线”
、“这厚度得够,不然承重不行”
,居然歪打正着,理解了不少抽象概念。
他还凭借着在“旭遇”
工作室练就的动手能力和“社交牛逼症”
,很快混熟了学校金工实习厂的老师傅,时不时能溜进去蹭点边角料练手,甚至偷偷用小型机床给“旭遇”
加工了几个急需的小零件,宝贝似的寄回省城,附言:“遇哥!
俺自个儿车的!
北理工精度,杠杠的!”
(当然,没敢告诉老师是私活)。
虽然天各一方,但团队的纽带却通过一封封越来越厚的信件和价格日益昂贵的周末长途电话紧紧相连。
每个周日晚上,成了雷打不动的“电话会议”
时间。
大家会约好时间,跑到各自学校的公共电话亭或想方设法借用宿舍楼下的电话,由毛蛋从省城起“呼叫转移”
(又是一笔额外开支),进行一场跨越千里的线上会议。
“遇仔!
北京信号咋样?听得到吗?我这边声音吵不吵?”
(毛蛋)
“莉莉声音清楚!
宇哥?伟哥?虎子?你们那边怎么样?北京秋天干燥,记得多喝水!”
(陈遇)
“孙宇张伟到了!
虎子你小点声!
你那边呼呼的风声我都听见了!
是不是又刚踢完球?”
(毛蛋再次维持秩序)
“嘿嘿,刚跑完三千米,爽!
遇哥,啥指示?”
(王小虎)
“先说正事!
遇仔,你那边关于树脂黏度测试的最新数据出来没?孙宇等着建模用…”
(毛蛋把话题拉回)
就在这样的忙碌、期待与略显拮据的沟通中,第一个利用改造后热压罐进行碳纤维预浸料压制的实验日,终于到来了。
恰逢国庆假期,陈遇、王小虎(死活请假出来)、孙宇(挤出三天时间)都得以赶回省城。
张伟因一个重要实验无法离开,林莉也因家教和社团活动难以脱身,但他们的心都系于此。
实验在理工大学材料系一个相对偏僻安静的旧实验室进行。
张志成教授派了一名踏实可靠的博士生在场指导和安全监督。
陈遇、孙宇、王小虎、毛蛋、以及特意赶来的技术顾问——父亲陈平,早早等候在此。
空气中弥漫着环氧树脂那特殊而略带甜腻的气味,更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张与期待。
按照孙宇通过信件和电话反复推敲确定的第一个工艺方案(主要基于张教授提供的基础参数和他们的理论计算),他们如同进行一项神圣的仪式,小心翼翼地将浸润了树脂的碳纤维布(那些宝贵的、毛蛋费尽口舌搞来的t3oo原丝边角料)按照预设的铺层方向铺设进模具中,然后如同对待易碎的珍宝般,将其缓缓送入那台历经维修、寄托了无数希望的热压罐。
“程序都设定好了吗?温度曲线、压力曲线、保温时间,再逐项核对一遍!”
陈平戴着老花镜,表情异常严肃地叮嘱。
孙宇立刻上前,再次仔细核对触摸屏上的参数。
“核对无误。”
孙宇推了推眼镜。
王小虎搓着手,紧张地咽着口水,在原地小幅度的踱步,大气都不敢出,仿佛生怕自己的呼吸干扰了设备的运行。
“开始吧。”
陈遇深吸一口气,目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