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归途心切上 浦江晚风与计算器的哀嚎(1 / 3)
六月的上海,空气变得粘稠而湿热,黄浦江的风裹挟着水汽吹进校园,预示着闷热梅雨季节的临近。
学期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图书馆里弥漫着咖啡与风油精混合的提神气味,以及翻动书页和笔尖划纸的沙沙声,宛如一支紧张的交响乐。
陈遇的生活像上了双重条。
蒋教授的合作项目虽告一段落,但数据分析、报告撰写仍需投入大量精力。
更严峻的是,期末大考像一道道关卡横亘眼前。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这些基础课需要扎实的功底,《鱼类生理学》、《养殖工程》等专业课则需大量记忆和理解。
他的时间被切割成碎片,实验室、教室、图书馆,循环往复。
寝室里,氛围同样凝重。
学霸李文博自然是稳坐钓鱼台,作息规律,复习得井井有条。
赵强则陷入了痛苦的挣扎,尤其是面对《高等数学》,那些微积分公式在他眼里犹如天书。
“完了完了完了!”
赵强把头挠成了鸟窝,对着习题集哀嚎,“这啥啊这是!
求导?积分?它们是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们啊!
老陈,博哥,救命啊!”
周凯倒是心态轻松些,但他热衷的“时尚”
在考试面前派不上用场,也只能临时抱佛脚,嘴里叼着零食,含糊不清地抱怨:“这物理定律是人学的吗?牛顿当年被苹果砸的时候,想过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痛苦吗?”
陈遇成了寝室里的“救火队员”
。
他自己复习任务繁重,但仍会抽出时间给赵强讲解数学题。
他讲题的方式很特别,常常用钓鱼来类比。
“强子,你看这个不定积分,就像你打窝子,撒下一把饵料(原函数),鱼来了(求导),就是你的渔获(导数)。
现在让你根据渔获(导数),反推你撒了啥饵料(原函数),这就是积分。”
赵强听得一愣一愣的,努力试图理解:“哦…就是说,我这渔获是条鲫鱼(导数),那我撒的饵料可能就是…玉米粒(原函数)?”
“差不多这个意思!”
陈遇鼓励道,“再试试这道。”
虽然过程曲折,但这种“接地气”
的讲解方式,居然让赵强慢慢开了点窍。
周凯则对陈遇笔记本上各种鱼的解剖图产生了兴趣:“嚯!
老陈,你这画得可以啊!
这鱼肠子绕的,比电路板还复杂!
能不能帮我画个重点?就画那种…一看就必考的!”
陈遇无奈笑笑,还是帮他梳理了几个生理过程的图解,周凯如获至宝,临摹得不亦乐乎,美其名曰“图像记忆法”
。
复习间隙,陈遇总会下意识地摩挲着林莉送的那条鱼形银链,目光投向窗外北方。
算着日子,离放假越来越近,归心似箭的情绪悄然滋长。
他给林莉的信变短了,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不久的相聚的期待。
“莉莉,近日复习虽忙,但每想及不久便可相见,便觉辛苦亦是甘甜。
北京近日可热?勿贪凉,注意饮食。
盼归期。”
林莉的回信同样简短而充满力量:“陈遇,坚持就是胜利!
我们都在‘最后的冲锋’!
想到暑假就能和大家重聚,就有用不完的劲儿!
等你回来!
加油!”
然而,意外总在不经意间生。
就在《大学物理》考试前一天,赵强那个二手的、饱经风霜的计算器,在一声细微的“啪”
声后,屏幕彻底黑了。
“我——的——天——呐——!”
赵强的惨叫响彻寝室,“它怎么这个时候罢工了!
明天物理考试全是计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